十年坚守 初心如磐 

作者:文梅英来源: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日期:2025-07-24 17:42

7月23日,郑州青年胡卫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种子”,成为河南省第1550例、郑州市第54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胡卫用十余年的坚守,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公益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每个人都能伸出援手,传递温暖。”这是胡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33岁的他,从事写字楼运营管理及招商工作,而十年前,他还是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尽管职业身份几经转变,但他对公益的热忱从未改变。  

2013年,胡卫在新乡某乡卫生院工作时,参与了一次造血干细胞知识普及活动。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毫不犹豫地留样入库,成为一名捐献志愿者。“能帮助他人,何乐不为?”这句朴素的话语,成为他坚持公益的初心。  

十年时光流转,胡卫从医疗行业转战企业运营管理,但那份守护生命的信念始终未变。就在他入库12年之际,红十字会打来电话,告知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那一刻,我的心情既惊讶又激动,非血缘关系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没想到入库这么多年后能收到这样的消息。”胡卫回忆道。  

得知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告知家人和朋友,并得到了全力支持。为了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他开始调整作息、改善饮食、加强锻炼。在随后的检测中,他积极配合,顺利通过了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高分辨配型检测和捐献前体检,最终确定了捐献计划。  

捐献当天,经过4个多小时,胡卫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对于未曾谋面的受捐者,他送上真挚的祝福:“希望你早日康复,好好生活!也许我们此生不会相见,但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你,也是一种莫大的缘分。”  

 

相关新闻

  • 豫”爱同行 | 女博士利用科研间隙捐献 “生命种子”救人

    7月22日,河南安阳在读女博士程功叶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这位博士在科研任务繁重之际,毅然选择“凑空儿”救人,她说:“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重要!”程功叶是安阳某研究所的在读博士研究生,目前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一项重要科研项目。然而,当她接到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通知时,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她的导师得知后也全力支持,并叮嘱她“救人是大事,调整好作息,注意身体”。程功叶长期热心公益,课余时间坚持参与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累计捐献全血1200毫升、血小板28个治疗量。2019年,在一次献血活动中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随即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21年5月,她首次配型成功,但因患者原因未能完成捐献,这成为她心中的遗憾。今年3月,当她再次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她激动地说:“入库多年,这次终于能实现救人的愿望了!”6月底,程功叶顺利通过高分辨配型和体检,并将捐献决定告知父母。起初父母有些担忧,但深知女儿独立有主见,最终尊重她的选择。 在赴郑州捐献前

  • 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党支部开展“ 关爱志愿者”主题党日活动

    7月17日下午,正值酷暑高温,室外温度逼近40℃,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党支部书记常莹同志带领支部党员,前往郑州市区部分献血屋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看望慰问暑期坚守岗位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他们送去志愿服务马甲,并调研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在如意湖献血屋,支部党员们见到了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志愿者李煜。这是他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岗前培训后的第五次服务,他熟练、热情地向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党支部党员们讲解无偿献血流程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献血屋医务人员高度评价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服务主动、学习能力强,是献血宣传的‘生力军’。” 随后,支部党员来到省人民会堂献血屋。工作人员们介绍,自7月9日起,该献血点已有6名大学生志愿者到此点做服务,他们思维敏捷、行动能力强,在科普宣传、流程引导等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效缓解了暑期献血服务压力。 此次参与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是通过省红十字会7月初发布的招募令加入,经两期培训后上岗的30余名在郑学子,主要承担着无偿献血及造血干

  •  省红十字会召开部分省辖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座谈会

    为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面提升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质效,7月17日下午,省红十字会组织召开部分省辖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座谈会。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欣然主持会议并讲话,周口市、濮阳市红十字会主要领导、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分管会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周口市、濮阳市红十字会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进展情况的专题汇报,对2025年上半年捐献任务、流程、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围绕工作难点、如何进一步优化捐献服务等展开交流讨论,省红十字会相关同志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陈欣然同志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做好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在优化服务、提升能力上下功夫,争抢下半年工作主动权,奋力开创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新局面。二是要严格标准要求,全程做好捐献服务工作。要严把入库质量,进一步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招募工作常

  • 十六年等待 不忘初心——郑州爱心教师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

    “茫茫人海中,我们两个陌生人能配型成功,这就是一种缘分......”近日,刚刚忙完学校期末工作的爱心教师张毅楠来到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成为郑州市第53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三次选择 坚定如初16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张毅楠积极响应中原区教体局和学校的号召,参加无偿献血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资料库。16年间,张毅楠先后共有三次初步配型成功,但由于患者病情等原因,前两次都没有能进行下去,张毅楠非常遗憾。直到2024年12月,张毅楠第三次接到郑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再次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而这一次,张毅楠也和以前一样,毫不犹豫地同意继续进行捐献工作。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右二)、郑州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和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宁(右一)来到现场看望慰问张毅楠爱心家人齐上阵幸运的是,这次患者病情稳定,捐献工作顺利推进。在张毅楠的积极配合下,后续的高分辨配型和捐前体检工作也如期完成。张毅楠的家人开始有些疑虑,但是通过了解,也非常

  • 双份微光 同日点亮——郑州两名“80后”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

    2025年6月,来自郑州的证券从业者李鹏坤和自由职业者马麒同时走进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分别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种子”,给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成为郑州市第533、534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郑州市第533、534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鹏坤(左)和马麒(右)15年的等待兑现生命承诺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右)为李鹏坤颁发荣誉证书“80后”的李鹏坤是中航证券的一名地区营业部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热爱生活、热衷公益的爱心青年。李鹏坤的公益之旅始于2008年,当时正在上大学的他完成了人生首次无偿献血。“年轻健康,力所能及帮助他人,何乐不为?”自此,献血成为他坚持十七年的习惯,截至目前,他累计献血10次,总量2200毫升。2010年1月16日,李鹏坤在一次献血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工作人员说多留一份血样入库,在未来就可能有机会挽救一个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当场签署入库同意书,血样正式存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随时待命的“生命希望”。2025年

  • “该我上了!” ——退伍军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

    近日,郑州市爱心汇聚,多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顺利完成捐献。临近月底,退伍军人王梦潇来到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成功为一位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郑州市第532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刻骨铭心的遗憾今年30岁的王梦潇在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部队时,王梦潇是卫生员,时刻挂记着战友们的健康安全。不幸的是,有位战友身患血液病,王梦潇看着战友一天天消瘦下去,饱受病痛折磨,内心也十分煎熬。战友最终因病离世,这件事让王梦潇刻骨铭心。退役回到地方后,他经常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并积极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希望有一天能为救助血液病人奉献自己的力量,挽救自己的“战友”。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中)、郑州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和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宁(右二)来到现场看望慰问王梦潇“点到我了,该我上了!”2024年6月,王梦潇接到红十字会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王梦潇非常激动:“我当时就觉得,点到我了!该我上了!”随后他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