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慧芳来源:组宣部日期:2024-08-26 08:41
汇聚青春力量,共创人道未来。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和青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新时代红十字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8月23日上午10点,河南省红十字会组织参加了全国红十字青年网络成立大会线上会议。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秦高亭,党组成员、秘书长刘瑞勇全程参会,我省青年网络成员代表及省红十字会机关青年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从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起源,中国红十字运动120年的发展,新时代的红十字工作等三方面为中国红十字青年网络成员授课。他勉励广大红十字青年要牢记初心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红十字青春力量。他强调,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传播人道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大力推动生命教育进校园,广泛实施探索人道 法、青春善言行等人道主义教育项目,卓有成效地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月,持续推动红十字青少年工作高质量发展。要鼓励并支持红十字青年积极参与地区及国际红十字运动事务,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树立中国青年形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可指出,回顾中国红十字会120年发展历程,红十字青年始终与时代共进,与人道同行,已成为推动中国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中国红十字青年网络的成立标志着红十字青年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站上了新的起点。在新的起点上,红十字青年网络要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红十字青年,不断加强思想引领,主动服务大局,着力引导广大红十字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创新创造,积极投身红十字事业,在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展现青春作为,以实际行动用青春奋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挺膺担当。
会后,河南省红十字会参会人员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今后将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大力引导我省广大红十字青年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不断推动河南省红十字青年工作迈上新台阶。
为推进平安濮阳建设,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市红十字会主动作为,积极申请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项目支持,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校园健康守护行动”。“生命教育·校园健康守护行动”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目的是帮助改善和提升中小学校园卫生健康管理水平,提升青少年儿童的健康素养,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守牢校园安全。活动通过生长发育测评、健康体检、急救技能教学、专家讲座等多元服务,增强社会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度,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做好此次“生命教育·校园健康守护行动”项目,市红十字会主动与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建立协调会商机制,推进项目顺利开展。市红十字会组建专项工作组,组织优秀师资队伍,围绕应急救护培训、健康科普讲座、校园健康体检进行深度需求调研,了解中小学校师生需求,精心准备活动内容,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应急救护培训课堂上,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采取“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讲授了心肺复苏操作、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方法等急救知识,并利用人体模型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到来,又一届莘莘学子将奔赴考场。为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帮助广大考生安全、快捷、准时抵达考场,奔向人生更高的目标。南乐县红十字会组建志愿者爱心送考公益车队全力为全县考生保驾护航。6月7日,南乐县红十字会在南乐一高考点设立了高考爱心服务站,红十字水上救援队、红十字救援队全力做好保障服务工作,为高考学子保驾护航!在考点现场,南乐县红十字会准备了免费的中性笔、红十字急救包、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酒精棉球、碘伏棉棒、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以及创可贴、口罩,酒精湿巾等,为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做好保障。红十字志愿者们更是精心挑选了30余辆车,组建起强大的爱心车队。每一辆车上都醒目地贴着爱心送考标志,考生们只需出示准考证,就能免费搭乘,快速且安全地抵达考场。红十字志愿者们细心贴心的照顾得到考生和家长一致好评,他们身穿红马甲忙碌的身影也成为考场外一道美丽的风景线。6月7号,县红十字会共接送、提供场外服务50余人次,考生王某因家里收小麦无人接送,坐上爱心送考车激动的说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综合台账有关要求,濮阳市各级红十字会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协同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截至目前,共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活动70余场,累计覆盖13000余名师生,切实提升了校园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筑牢了师生生命安全防线。活动主要围绕红十字运动知识、心肺复苏、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创伤救护等内容开展普及讲座。每走进一所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事故实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等相关急救知识进行理论讲解,并借助人体模型等教具,就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操作步骤,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的背部叩击法和腹部冲击法等救护要领进行现场演示。师生们在观看听讲后,纷纷踊跃上台参与实操演练,救护师资手把手进行指导、纠正动作,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确保“学得会、用得上”。参加培训的师生们纷纷表示:“先听课再动手练,急救动作记得又快又牢!现在遇到突发情况,我们也能冷静处理,再不会手忙脚乱啦!”一系列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帮助教师掌握基础急救技能,进一步提升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根据濮阳市2025年市政府综合台账要求,3月17日,市红十字会先后走进濮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心和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应急救护知识专题培训。在濮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心对来自市油田第一小学的9个班级478名学生们进行了培训。市红十字会专业讲师团队采取“理论讲授+实操演练”的立体教学模式,重点开展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创伤止血包扎等核心课程教学。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与相关急救措施,为学生们进行专题讲授。随后,学生们分组,由不同师资带领,参加两节实操课程。在市第一高级中学,针对全校180余名班主任开展应急救护知识专题培训。结合班主任群体的工作特点,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精心准备课程,以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校园真实急救案例视频,重点强调了应急救护“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师资选取贴近教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提升中小学校应急救护能力,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濮阳市2025年市政府综合台账要求,3月10日-14日,市红十字会组织华龙区红十字会连续开展5期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活动,为500余名学校师生带来了生动的生命教育课程。活动分别走进华龙区实验小学、市子路小学、市油田第一小学、市第二实验小学、市实验小学。活动现场,红十字会师资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心肺复苏操作、AED使用方法等急救知识,并重点强调了“黄金4分钟”救援时间的重要性。现场师生认真记录要点,积极互动提问,学习氛围浓厚。在师资指导下,老师们分组使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实操训练,从判断意识和呼吸、呼救报警到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每一步骤均严格规范操作。师资一对一纠正动作,确保急救技能掌握到位。此次活动不仅让师生掌握了在突发伤病事件中快速反应、科学施救的急救技能,更传递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感。未来,市红十字会将持续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救互救能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举办探索人道法项目课程大赛,由濮阳市红十字会推荐的濮阳市第四中学两位教师的课程作品凭借真实课堂脱颖而出,杨彦如老师的《旁观者的两难困境》荣获三等奖,李竞央老师的《旁观者能做些什么》获得纪念奖。这一殊荣不仅展现了濮阳市在青少年人道主义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人道法课程设计提供了优秀范例。探索人道法项目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合作开展的面向广大青少年的人道主义教育项目,旨在向青少年介绍国际人道法的基本规则和原则,引导青少年理解保护人的生命和尊严的重要性,帮助青少年塑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两位老师的参赛课题紧扣现实情境,通过游戏带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手段,讲授了“旁观者”“人道行动”和“两难处境”的概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旁观者”在突发事件中的责任与担当。结合当下校园欺凌这一热门话题,剖析旁观者心理与行为的复杂性,激发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理性判断与主动干预的意识。结合“人道、博爱、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