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常涛来源:开封市红十字会日期:2025-11-17 10:21
为提升机关干部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反应与救治能力,营造出红十字“救”在身边的浓厚氛围, 11月12日,开封市鼓楼区红十字会组织开展心肺复苏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培训, 鼓楼区卫健委30余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采取“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模式,通过理论讲解、实操等方式,帮助机关人员快速掌握“黄金四分钟”急救要领,讲解心肺复苏时,讲师强调了判断患者意识与呼吸的方法,按照心肺复苏的标准流程,从胸外按压的位置、深度、频率,到人工呼吸的要领,让学员们对这一关键救命技能有了深入透彻的理解。

在实操环节,讲师手把手教学指导按压技巧,演示AED的正确开启、电极片粘贴位置及除颤操作等,逐一细致示范。学员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模拟演练,讲师严格把关,对不规范动作及时纠正,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此次培训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开封市鼓楼区卫健委机关人员的急救知识储备和实践操作能力。鼓楼区红十字会接下来将根据需求,持续推动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让更多人成为急救知识的传播者和生命安全的守护者。
11月14日,为广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开封市示范区红十字会聘请开封市爱心天使应急救护培训中心主任曹爽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以实际行动践行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生命教育理念。区应急、消防、卫健、信访、基层乡办等单位55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并对参训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在培训课上,应急救护讲师结合工作场景及日常生活常见突发状况,深入浅出地向参加的参训人员讲解了应急救护要点。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突发急救案例,使参训人员深刻认识到掌握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的作用。通过此次救护培训,提升了参训人员的应急救护能力。示范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孙风鸣指出,此次培训是特别依据工作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涵盖心肺复苏、气道梗阻处理等核心内容,让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现场,爱心天使应急救护培训中心主任曹爽通过许多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向大家阐述了什么是院前急救以及“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她重点讲解了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方法。在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要点时,她邀请
11月12日,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党组成员、副会长陈欣然一行到帮扶村中牟县雁鸣湖镇小朱村调研驻村帮扶工作。调研组一行首先传达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随后与村干部、驻村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实地查看了该村的阵地建设、便民服务等情况。驻村工作队汇报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存在困难及下步工作计划,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工作汇报,对驻村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对存在困难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指导建议。调研组强调,驻村帮扶是密切联系群众、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驻村工作队要坚持党建引领,扛牢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担当,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精准落实帮扶政策,注重团结协作,开拓工作思路,着力帮助解决村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调研期间,郑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讲师团队为村民发放了急救包,开展了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讲座。讲座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群众日常需求,赢得了在场人员的阵阵掌声,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近日,漯河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公布全市机关27个“优秀党建品牌”,漯河市红十字会“红心向党‘救’在身边”成功入选。漯河市红十字会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的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两高四着力”,探索“党建+应急救护培训”新模式,打造“红心向党‘救’在身边”党建服务品牌,推动全市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已举办培训87场次,受益群众14000余人次。“漯河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公益培训进校园活动”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漯河市红十字会荣获“河南省红十字人道奖”。一、强品牌引领,项目化推进。有效整合资源,策划实施应急救护培训公益项目。一是融入基层高效能治理。主动与市委组织部汇报,将应急救护首次纳入社区网格员培训课程,制订了《漯河市红十字会助力基层高效能治理社区网格员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预案》,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为全市基层网格员进行应急救护培训,已开展培训11场,免费发放红十字救护员证280人,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创新实践。该举措有效拓展了人道服务覆盖面,切实提升了网格员队
为切实提升教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筑牢校园生命安全防线,11月12日下午,开封市禹王台区红十字会特邀开封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团在中山路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五福路校区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以实际行动践行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生命教育理念。培训过程中,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王帅围绕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及AED的使用展开了系统讲解,向教职工详细介绍了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同时,结合真实案例,让教职工深切认识到及时急救、规范施救的重要性。理论学习之后进入实操环节,教职工踊跃参与实操练习,积极上手实践,相互交流操作心得,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王帅老师全程细心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并耐心解答教职工的疑问,确保每一位教职工都能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培训结束后,组织了严格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考核,30名教职工获得由红十字会颁发的心肺复苏培训合格证书。守护生命安全,教育从未止步。下一步,禹王台区红十字会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持续深化校园急救知识普及工作,让互助互救的红十字
为切实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充实基层应急救护储备力量,筑牢群众生命安全防线。11月10日上午,“社·志联动 漯地生根”漯河市志愿服务红十字“救”在身边源汇区专题培训班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市委社会工作部、市红十字会联合主办,区委社会工作部、源汇区红十字会、马路街街道共同承办,30名来自马路街街道的青年志愿者骨干参加培训。启动仪式由源汇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王国一主持。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国利首先发表致辞,强调应急救护培训是构建安全社区、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举措。志愿者骨干代表何娟也在发言中表示,将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掌握急救技能,积极投身应急志愿服务。最后,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杨浩肯定了青年志愿者在应急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此次培训是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进社区、进基层的具体实践,对于完善基层应急体系、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参训学员接受了系统的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内容涵盖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帮助学员们在未来的应急志愿服务中正确应对各类紧急突发事
11月3日,濮阳市红十字会联合濮阳市卫健委组建的宣讲团再度启程,先后走进范县、华龙区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宣讲登记活动,以法治为基、以案例为桥,将跨越生死的善意传递至群众心间。当日宣讲以“生命接力·大爱传递”为主题,紧扣2024年5月施行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核心内容展开解读。宣讲团成员结合县域群众关注焦点,重点阐释了器官捐献的法定流程、分配系统的公平机制,以及捐献者家属应享有的人道关怀政策。为让抽象政策更易理解,宣讲团分享了多维度真实故事:既有捐献者家属将亲人“化作种子在新生命中发芽”的深情抉择,也有受捐者重获新生后接力登记为志愿者的温暖延续 ,更结合本地案例诠释了“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绽放”的深刻内涵。在华龙区专场,宣讲人员特别结合当地“杂技之乡”的文化特质,以“生命接力如杂技传承般庄重珍贵”作比,引发在场群众强烈共鸣。互动环节中,宣讲人员不仅详细解答提出的问题,还现场演示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官方公众号的登记流程,强调志愿登记的自愿性。不少群众在听完讲解后当场完成登记,范县居民李先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