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佳佳来源:郑州市红十字会日期:2025-03-23 19:49
2025年3月21日,一场生命接力在郑州悄然上演,郑州市第51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杨、第51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竟航、第51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跃洲同日捐献生命种子,郑州市时隔两年再次迎来三名志愿者同日捐献的场景,郑州市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累计完成514例,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中华骨髓库国家管理中心主任马小龙,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郭茂华,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瑞勇,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欣然,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郑州市红十字会专职副监事长、三级调研员李静杰到现场看望、慰问捐献者,为捐献者加油打气。
中华骨髓库国家管理中心主任马小龙(左七),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郭茂华(右八),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瑞勇(左六),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欣然(右六),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左三)到现场看望慰问
李杨——以爱为桥 让生命续航
今年34岁的李杨在郑州圣莱特空心玻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2024年3月12日,李杨在公司组织的献血活动中挽起衣袖捐献热血,同时郑重留下8mL血样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他说:“如果能用血液传递希望,我愿做那根连接的纽带。”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仅八个月后,2024年11月27日,一通来自郑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让他倍感惊喜,得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李杨内心既激动又紧张:“没想到这么快就能配型成功,自己能有机会去拯救一条生命。”
从初次配型到最终捐献,李杨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面对家人和朋友关切,他坦言:“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影响微乎其微,能有机会救人,我义不容辞!”
捐献当天,他特意为患者写下鼓励信:“病魔并不可怕,只要你不低头,就一定能战胜它,愿你早日康复。”
李杨的善举并非偶然。自2022年入职以来,他经常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谈及此次捐献,他特别感谢公司提供的公益平台:“公司组织的献血活动让我迈出了第一步,更让我明白,企业的责任不仅是创造价值,更是守护生命。”郑州圣莱特空心玻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始终将公益事业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对员工的善行义举给予高度认可和支持。李杨作为公司首例捐献者,公司高层亲赴现场慰问关怀,对其无私奉献、挽救生命的大爱精神表示敬意,并号召全体员工以榜样为引领,更加积极参加公益事业。企业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打造公益平台,“让每颗‘小微珠’都能折射大爱之光”。
李杨顺利完成捐献
孙竟航——生命火种传递希望
今年27岁的孙竟航年龄不大,却早已入库多年。2019年6月,孙竟航在大学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毅然留下8mL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入库时没想那么多,听工作人员说有机会救人,就立刻加入,希望能在未来帮助需要的人。”2025年1月,孙竟航接到郑州市红十字会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说:“接到电话既惊讶又紧张,但想到自己可能是对方唯一的希望,就决定全力以赴。”随后2个月,他积极配合完成高分辨配型检测、捐献前体检,并最终确定捐献日期在3月21日。
3月21日捐献顺利完成后,孙竟航说:“作为普通人能够通过自己的一些微薄贡献,就能给别人带来生的希望,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祝愿患者能够尽快战胜疾病,也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共同为他人点亮生命的曙光。”
孙竟航顺利完成捐献
张跃洲——跨越22载的生命守望
张跃洲是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景区开发管理委员会三李社区的一名基层工作者。2003年3月14日,21岁的张跃洲在首次参与无偿献血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他毫不犹豫地留下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如果未来能配型成功,就能救一个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此后22年,他始终牢记这份承诺。
2025年初,张跃洲接到郑州市红十字会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这个消息让他既惊喜又忐忑,“没想到真的能配对上!”家人最初对捐献存在担忧,张跃洲耐心解释:“目前的采集技术很成熟,整个过程就相当于一次成分血捐献,而且这是救命的事。”最终,家人选择支持他的决定。了解到患者与自己同龄,张跃洲的儿子主动提出要捐献过程全程陪同,共同见证这次生命接力。
从21岁到43岁,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染霜,有着24年党龄的张跃洲用22年的坚守,终于等来了这场“生命之约”,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生命至上”这一理念。目前,张跃洲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已启程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这名年轻的患者点亮重生的希望。
郑州市红十字会专职副监事长、三级调研员李静杰(右一)到场看望慰问张跃洲
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郑州市累计入库志愿者达6.1万,514位志愿者成功完成捐献。河南省已有16.27万人登记入库,累计捐献突破1500例。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像李杨一样的平凡英雄,用热血书写着新时代的“生命答卷”。
3月20-21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简称中华骨髓库)国家管理中心主任马小龙参加河南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500例宣传活动,活动前后分别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和郑州市荥阳献血屋实地调研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工作。在河南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500例活动现场,马小龙主任为1500例捐献者李杨、1501例捐献者孙竞航颁发荣誉证书,为他们爱心善举加油!捐献活动前一天下午,马小龙主任一行实地调研河南省肿瘤医院采集室、移植仓和医生谈话室,并听取工作汇报。座谈会上,他高度肯定河南经验:“这里的专业化流程、高效协作模式和人文关怀氛围,为全国提供了宝贵参考。未来需进一步优化相关工作,让‘生命火种’播撒更多、传递更广。” 捐献活动结束后,马小龙主任一行又赴郑州市荥阳献血屋,就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常态化招募工作开展深入调研,调研过程中,马小龙主任与参与无偿献血的志愿者进行了亲切交流。他认真倾听志愿者们分享自己参与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经历与感悟,对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示衷心感谢,并高度赞扬
3月15日,由网易河南主办《权益守护·保险同行3.15消保权益护航行动》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郑州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作为特邀嘉宾参与其中,设立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和招募点位,为广大群众解答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和疑惑,并发放知识宣传手册和小礼品,提升全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设立造血干细胞入库采集点志愿者入库活动当天,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108人次,活动现场主持人口播宣传5次,同时网易新闻对活动进行跟踪采访报道,扩大宣传范围,吸引更多适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为血液病人带去重生希望。
3月21日,来自郑州的爱心志愿者李杨、孙竟航、张跃洲同一天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时挽救了3名患者的生命。截止目前,我省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500例,刷新至1502例。三位志愿者捐献期间,中华骨髓库国家管理中心主任马小龙,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郭茂华,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瑞勇,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欣然等到现场看望、慰问,为他们的大爱善举加油点赞。第15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杨,今年34岁,是一名退役军人,在郑州圣莱特空心玻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2024年3月12日,他参加公司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时,留下8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也称中华骨髓库),希望在患者需要的时候,可以救人一命。入库仅八个月,他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爽快答应捐献,积极配合顺利通过每一步捐献流程。3月21日成功完成捐献,成为该公司的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第150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竟航是一名“90”后,是河南美兮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普通员工。2019年6月,他参
近日,河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党支部以学雷锋 我行动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通过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普及、参与志愿服务等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党员的责任担当。 3月5日,造干捐献者服务部党支队联合洛阳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参与河南省“学雷锋我行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启动仪式。在活动现场,“红十字生命关怀”站台前,党支部成员带领志愿者们向前来参加活动的群众,通过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捐献流程讲解,捐献者分享、捐献感受等多种方式对大众进行宣传,还精心设计知识竞答、扫码抽奖等互动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年群体参与活动,并积极加入志愿捐献行列,为更多患者带去生命之光。3月6日,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河南省肿瘤医院为河南第1496例捐献者刘晓秋女士开展捐献服务,向刘晓秋女士送上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纪念册和纪念画册,并进行全程专业疏导,提供生理心理双重关怀,让捐献者感受美好的捐献体验,捐献结束后积极加入志愿宣传队伍,带动更多的适龄青年加入志愿捐献队伍,为更多血液病患者点
2月28日上午,来自新乡的乡村医生崔金钟,南阳蓝天救援队队员曾果同时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2位素不相识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崔金钟、曾果分别是河南省第1492例、1493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崔金钟、曾果捐献期间,河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欣然,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副部长常莹到现场看望、慰问,为两位捐献者加油,为他们的大爱善举点赞!乡村医生用爱点亮生命 48岁的崔金钟,长期投身于卫生健康事业,始终秉持着救死扶伤的信念,在日常工作中,他不仅为村民们悉心诊治疾病,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2018年,一次偶然的献血经历,他知道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能够为血液病患者带来重生的曙光,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去年年底,崔金钟得知自己与一位远方的患者配型成功。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捐献救人。在准备捐献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尽管身体上承受着一定的不适,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想法:只
2月27日,省委政策研究室公务员余桂宝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为一名与自己孩子同岁的血液病患儿带去重生希望,成为郑州第509例,河南省第1491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余桂宝捐献造血干细胞期间,省委政策研究室领导,河南省红十字会及郑州市红十字会领导到现场看望、慰问,为他的大爱善举加油! 1989年出生的余桂宝,是一名共产党员,平日对工作兢兢业业,工作之余,也非常热衷于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单位、社区等组织的理论宣讲、义务献血、“爱心粥屋”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300小时,献血量达1600ml。 余桂宝于2019年8月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后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入库后的第二年,他虽然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通知,但最终因患者身体原因未能完成救人夙愿。2024年12月,余桂宝再次接到配型成功的消息,他再次毫不犹豫的做出了抉择:“我愿意捐献,而且这次捐献的意志比上次更加坚定,也比上次幸运,高分辨配型成功了。患者和我女儿同岁,生命的美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