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聚力,共创美好——三门峡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普及培训进社区

作者:黄丹丹来源:三门峡市红十字会日期:2025-08-22 11:12

       为进一步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增强新就业群体(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的自救互救能力,8月20日,三门峡市红十字会受市委社会工作部邀请,走进建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共有60余名人员参与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由三门峡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讲师董心静授课。培训内容涵盖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等实用技能,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掌握关键急救技能。培训讲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员们讲解了急救的基本原则、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重点强调了“黄金4分钟”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性,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及时施救对挽救生命的关键作用。

本次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普及了救护知识和急救技能,提高了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为劳动者赋能,为城市添彩,让每一位穿梭在街头的从业者都成为守护生命的 “流动灯塔”,共同营造温暖城市氛围,进一步宣传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公益理念。

 

相关新闻

  • 开封市红十字会深入龙亭区调研指导 并为北道门社区“红十字博爱服务站”授牌

    8月21日上午,开封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李新民率队赴龙亭区开展基层红十字工作专题调研,并出席北道门社区“红十字博爱服务站”授牌仪式。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刘枢及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龙亭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孙文超、区卫健委党组书记祁峰、区疾控局局长、红十字会负责人吴夏、北道门人大工委主任左传煜、北道门社区主任孙清华等陪同调研。调研组深入北道门社区实地考察,详细了解社区人口结构、服务设施和居民需求等情况。社区主任孙清华现场介绍了社区基本情况和特色服务工作。在热烈的气氛中,李新民副会长与孙文超副区长共同为北道门社区“红十字博爱服务站”授牌,标志着龙亭区首个集公益服务、应急救护、人道救助、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红十字基层服务平台正式启用。李新民对龙亭区红十字会的工作给予极大的肯定,同时对北道门社区红十字博爱服务站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在讲话中指出,龙亭区红十字会各项工作都在全市前列,工作扎实有效,社区服务站的建立是创新基层服务模式的重要探索,将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专业、更系统的人道服务,助

  • “救”在身边 ,助企安全:开封市禹王台区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企业活动

    为进一步普及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提高企业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能力,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8月20日上午,开封市禹王台区红十字会走进开封达瑞药业有限公司开展救护员培训。培训中开封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讲师团讲师崔艳红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围绕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创伤救护等内容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急救要点,借助模拟人演示规范操作流程,并组织员工进行演练,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正确掌握要领,在关键时刻能够学以致用。应急救护进企业不仅提升了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也为企业营造了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下一步,禹王台区红十字会将继续深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 濮阳市:今天,他化身天使,分赴上海、郑州,让三人获得新生

    日前,濮阳市华龙区红先生因突发脑损伤经全力抢救无效,被判定为脑死亡。在悲痛中,他的家人遵从其生前“奉献社会”的朴素信念,毅然决定捐献其肝脏和双肾,为三名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带去了重生的希望。家人回忆说:“他平时就特别热心,总说能帮别人一把是一把。这次突然倒下,我们全家都难以接受,但想到他生前常说‘做人,要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我们觉得捐献器官是他生命延续,他并没有走远。”在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他的家人在最后时刻,用颤抖的手签下了捐献器官的志愿书。红先生的情况输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由系统匹配给上海、郑州三位急需移植的患者。经过红十字会、医院等多个部门十多个小时的生死接力,红先生捐献的三个器官分别移植到三名器官衰竭患者的体内,让三人重获新生。红先生的器官捐献案例已录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系统。他的名字将被镌刻在市红十字会的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中,供后人缅怀纪念。截止目前,我市参与遗体与人体器官捐献登记1.8万人,实现遗体捐献3例,器官捐献40例。

  • 为生命保驾护航,让急救触手可及

    2025年8月19日晚,开封市祥符区红十字会联合开封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讲师团、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祥符区“祥符记忆0218广场”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地摊”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创新的“地摊”形式,将专业的应急救护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切实提升了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摆的不是摊,是生命的保障在本次活动中,志愿者们演示了完整的心肺复苏流程: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呼救并请人取AED,胸外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人工呼吸(30次按压配2次呼吸),AED到达后立即使用。“原来按压要这么用力啊!”一位尝试操作的年轻人惊讶地说,“看电视上觉得很轻松,自己试了才知道多么耗费体力。”每个数字背后都是生命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骤停猝死,位居全球之首。而抢救成功率不足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15%。“黄金4分钟”是医学上的共识-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而救护车平均到达时间

  • 生命接力 携手同行——南阳市红十字会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知识普及基层行(唐河站)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8月19日,南阳市红十字会联合郑大一附院OPO在唐河县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知识普及基层行宣讲活动。唐河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公疗医院、妇幼保健院、刘岗医院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业务副院长以及ICU、神经内外科等人员参加。宣讲现场,详细向医务人员介绍了我国器官捐献的政策法规、登记流程和社会意义,让医务人员了解到器官捐献这一伟大善举对挽救生命、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价值。活动中,现场医务人员就“如何发现潜在捐献者”“捐献是否会影响逝者尊严”“家属如何办理捐献手续”“捐献者及家属信息保护” “捐献器官获取、分配工作原则和流程”等问题与宣讲人员交流互动,消除大家心中疑虑,鼓励大家在工作岗位力所能及传播捐献理念、普及捐献知识、做好捐献服务。下步,市红十字会将把人体器官捐献知识普及基层行宣讲活动与2025年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季活动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生命、尊重生命、传递大爱,持续营造形成“博爱为怀、奉献为荣、自助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 漯河市红十字会、团市委联合举办返乡大学生应急救护公益培训

    为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提升返乡大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8月19日,漯河市红十字会携手共青团漯河市委,成功举办“漯河籍返乡大学生应急救护公益培训”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30余名返乡大学生踊跃参与,为他们提供了一次系统学习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的宝贵机会。此次培训采取“课堂讲授+操作示范+实操练习+现场考核”的方式进行,来自漯河市天使之翼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专业师资,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动的教学方式,为大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红十字基础知识、心肺复苏、AED 操作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核心急救技能,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学生们深入理解急救知识,并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培训过程中,大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互动。在培训师资的指导下,亲自上手进行实践操作,确保每个动作都规范到位。培训结束后,对学员们进行了严格的考核,考核合格的学员将获得由漯河市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员证,这不仅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认可,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的象征。“这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