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常涛来源:开封市红十字会日期:2025-07-23 08:44
开篇·微光成炬
暮色中的汴京城,霓虹与急救包的荧光在马甲上交相辉映。李涛跨上贴着红十字标识的电动车,如同暗夜里的萤火虫,穿行在古都的街巷之间。这位普通的闪送员,用27年时光将自己的心跳谱写成城市的生命律动——85次挽袖献血、32800毫升滚烫热血、150场急救课堂、300余次紧急救助。当数字化为生命的重量,这位“车轮上的白衣卫士”正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英雄不必身披金甲,凡人善举亦可撼动山河。
第一章·热血长城
1997年的秋阳里,19岁的李涛第一次触摸到采血袋的温度。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这个简单的举动会成为贯穿半生的承诺。从全血到成分血,从青年到中年,27载春秋的更迭中,他的血管里奔涌着超越时间的坚守。32800毫升的献血总量,相当于将全身血液更换6遍,却在谈及这份“生命存款”时淡然一笑:血细胞本来就有代谢周期,何不让它们去更需要的地方重生?
2015年的秋天,一通来自中华骨髓库的电话让这份热血有了新的使命。当得知与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时,李涛在捐献同意书上签字的动作比接单抢单还要利落。然而命运设下考验:第二年捐献前体检显示脂肪肝和转氨酶超标,唯有减重15斤才能挽救生命。此后20天,送餐箱里装着水煮菜,电动车后绑着跳绳,深夜的汴京城墙见证着他奔跑的身影。“每减1克脂肪,就离救命近1厘米。”小腿抽筋的疼痛中,这个执拗的男人硬是跑赢了死神设定的倒计时。2016年2月16日,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如约启程,在春寒料峭中续写了一个关于生命接力的汴京故事。
第二章·流动的生命课
2022年的清明上河园,一场特殊的“地摊经济”悄然兴起。李涛的急救教学摊位前,AED使用口诀化作押韵的汴梁小调,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绎成市井情景剧,心肺复苏术踩着《最炫民族风》的鼓点。这个自创的“急救RAP”教学模式,让围观群众从屏息凝望到争相演练,将冷硬的医学知识化作温热的生命传承。
“黄金四分钟不是写在教材里的概念,而是握在每个人手心的生机。”四年间,他的电动车载着教学模具穿梭于辖区内各个社区、公园、广场,线上直播间的点赞化作8万余人掌心的急救温度。当年轻妈妈用习得的海姆立克法拍出卡喉的果核,当外卖小哥用三角巾为车祸伤者筑起止血屏障,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生命之光,正是对他4750小时志愿工时最璀璨的注脚。
第三章·与死神竞速的骑士
在日均120公里的送餐路线上,李涛的电动车永远备着“生命三件套”:急救药箱、AED和破拆工具。2024年盛夏暴雨夜,他在送餐途中发现侧翻的三轮车,立即停车为被困老人包扎止血,用雨衣搭建临时避雨所,直到救护车到来;数九寒冬黎明,结冰的路面上,他脱下羽绒服裹住昏迷老人,徒手清理呼吸道冰碴。这些与死神抢人的惊险时刻,在他口中却成了“顺路捎带的特别订单”。
“每单外卖都可能变成急救订单,每次超时都关乎生命倒计时。”仅2024年,他在送餐途中就完成80余次院前急救,被网友们称为“汴京闪电侠”。当订单提醒与急救警报同时在手机响起,这个总是抢先点击“接单”的身影,选择把生的希望“配送”给更需要的人。
终章·永不熄灭的萤火
如今,李涛的“急救地摊”已发展成90余人的志愿团队,开封市龙亭区红十字会负责人这样评价:“他用一个人的坚持,唤醒了整座城市对生命的敬畏。”而李涛依旧保持着白天接单送餐,下午6点出摊培训的节奏,胸前的红十字徽章在街灯下熠熠生辉,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能多教一个人急救,能多献一次血,或许就能让某个家庭少一场离别。”
星光下的电动车依旧飞驰,急救包的荧光在古城墙上划出流动的生命线。当被问及何以坚持二十七载,这个累计获得30多项各级级荣誉却自称“普通骑手”的男人,望着清明上河图浮雕轻声答道:“你看这虹桥上的贩夫走卒,谁不是历史画卷里的主角?我不过是学着前辈们,在人间剧场里做好自己的本分。”此刻,他胸前的红十字徽章正与星河辉映,恰似那句镌刻在急救手册扉页的誓言: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9月15日,信阳市红十字会党支部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党建工作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传达学习省委和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总结市红十字会学习教育的成效,客观评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下一步巩固深化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进行研究部署。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陈明清主持会议并讲话,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出席会议。会议指出,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红十字会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高度重视,结合红十字会发展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了学习教育高标准开局、高质量推进。通过集中学习、深入研讨、检视整改,全会上下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新深化,在政治站位上实现了新提升,在能力作风上展现了新气象,为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会议强调,学习教育有期限,但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是永恒的课题。要以这次总结为契机,坚持慎终如始、善作善成,把学习教育的成果巩固好、拓展好,常态化抓好党员干部职工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
在第26个“世界急救日”来临之际,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市民与游客的自救互救能力,开封市红十字应急救护讲师团志愿服务队的李涛、郑勇、赵娟三位讲师,走进清明上河园景区,以“急救地摊”的形式开展公益宣讲活动,将专业急救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活动现场,三位讲师结合景区人流密集、可能出现意外摔倒、突发疾病等场景,围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止血包扎等实用技能展开教学。李涛老师细讲解了不同创伤类型的止血包扎技巧,从绷带缠绕方法到三角巾的多种用途,确保听众能快速理解和掌握;郑勇老师通过模拟人体模型,手把手演示心肺复苏的按压位置、力度与频率,强调“黄金4分钟”在急救中的关键作用;赵娟老师则针对气道异物梗阻紧急情况,用生动的动作示范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步骤,还邀请游客上台实操练习,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以前总觉得急救离自己很远,今天亲手试了心肺复苏才知道,这些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参与互动的游客王女士感慨道。此次“急救地摊”现场吸引近500名市民游客参与学习,有效提升了大众的应急救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在第26个世界急救日期间,开封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讲师团走进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以“急救地摊”这一接地气的形式,为刚入学的新生们送上了一堂实用又生动的“开学安全第一课”。活动现场,讲师团围绕新生校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场景,如运动扭伤、异物卡喉、突发晕厥等,重点讲解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核心急救技能。讲师们通过模拟人体模型演示操作细节,从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频率,海姆立克急救的手法,逐一拆解步骤;同时邀请老师和学生实操,针对动作不规范之处即时指导纠正,让抽象的知识变成可上手的技能。“原来心肺复苏按压时要注意这么多细节,学会了不仅能保护自己,说不定还能帮到同学!”参与实操的新生小李说。此次“急救地摊”摒弃了传统课堂的枯燥模式,以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方式吸引近300名新生参与,现场发放急救宣传品200余份,不仅让新生们在轻松氛围中掌握了实用急救知识,更强化了“安全第一、科学施救”的意识。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联合红十字会共同开展更多校园安全教
9月13日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急救与气候变化”。为切实提高群众的急救技能,弘扬“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三门峡市红十字会联合市防震减灾中心在人民公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宣传防灾减震知识,并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活动现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现场群众讲解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包扎等知识技能,讲解过程中,不时向群众提问,与群众增强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群众在问答中真正掌握这些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的急救知识。讲解演示后,志愿者们对有兴趣学习的群众进行手把手教学,耐心指导动作和要领,让群众真正的掌握急救技能。在场的群众学习热情高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学习,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市红十字会为积极参与实操的群众发放宣传纪念品,希望他们在遇到需要帮助的患者时,能及时出手,勇于施救。通过开展“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使更多群众了解应急救护知识,学习急救救护技能,提升了群众遇到突发事件和意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提升企业职工自救互救能力、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9月10日,三门峡市义马市红十字会走进义马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与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在应急救护培训环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宣讲员为40余名职工系统讲解了心肺复苏术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知识。培训采取“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参训人员上台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手把手的纠正与指导,帮助大家掌握正确的应急救护技能,有效提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现场应对和互助能力。在随后开展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和血样采集活动中,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细致讲解了捐献的意义、流程与科学知识,重点科普了“捐献无损健康”的常识,消除大家的误解。在现场志愿者的引导下,8名职工认真阅读宣传手册、填写《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登记表》,并成功完成10ML血样采集,正式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市红十字会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纪念品,表彰他们为救助血液病患者所贡献的爱心力量。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职工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为推动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全面提升机关干部职工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9月9日,9月11日,三门峡市红十字会分别走进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活动。培训内容主要为心肺复苏术、AED的使用及气道异物梗阻处理方法等。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讲师翟巧玲、贺俊匣采取“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演示了心肺复苏、AED操作、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应急救护知识和技术。授课过程中,两位讲师就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步骤,逐步讲解、逐步演示。现场氛围热烈,大家反复练习,力求每个动作都标准无误、操作熟练。通过两次进机关活动,共培训100余名职工,他们学到了实用的应急救护知识,掌握了相关应急救护技能,还有效提高了他们应对突发事件时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快速反应的能力,营造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