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佳佳来源:郑州市红十字会日期:2025-07-29 08:35
7月23日上午,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孙玄赴巩义市调研基层红十字工作,聚焦“一老一小一住房”推动红十字力量深度融入全市党建引领网格化高效能治理新格局。
孙玄实地察看巩义市小关镇口头村集中安置区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使用情况,详细了解属地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整合资源、优选地址、服务群众以及凝聚人心的运行机制和特色做法;实地参观了米河镇养老中心,认真听取项目负责人的特色介绍和准备建成全市一流养老服务机构的思路举措,了解掌握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娱乐活动、心理关怀等多个方面“老年关怀人道服务项目”在社区治理中取得的成效;实地走访了米河镇中心幼儿园项目,参观了幼儿园的教学午休一体室、活动室以及安全保障设施,对幼儿园坚持高标准建设、运行表示肯定。
孙玄在走访米河镇中心幼儿园之后,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听取巩义市红十字会的工作汇报,与相关代表深入交流。孙玄对巩义市红十字会工作给予了鼓励,并对如何做好下一步红十字会工作提出希望,一是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意识,砥砺忠诚之心,坚守初心使命,推动红十字会核心业务(“三救三献”)与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二是进一步强化人民情怀意识,提升服务群众效能,切实发挥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理清职责任务,积极与应急、教育、民政、卫健等部门联系对接,为政府工作充实更多社会人道力量。四是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坚持使命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建立健全“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制度规范,推动红十字工作向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方向稳步前进。五是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力求坚定信仰和严肃风纪相统一,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加强作风养成,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六是进一步做好总结特色亮点工作,在人道筹资使用、人道项目建设、日常工作运行等工作中体现巩义红十字特色。
市红十字会四级调研员梅喜光,机关党委专职负责人张震寰参加调研。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应急救护能力,有效应对校园内突发状况,10月15日下午,开封市红十字会、开封市禹王台区红十字会在禹王台区实验中学开展了一场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特邀开封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讲师团郑勇老师进校培训指导,郑勇老师采取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的重要性、适用场景、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演示了如何判断患者意识、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关键环节以及如何正确使用AED。教职工们认真聆听,在讲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模拟演练,反复练习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及AED操作等关键步骤。本次培训,共有30名教职工顺利通过考核。通过此次应急救护专场培训,教师们系统学习了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为今后在校园内开展应急救护工作、构建平安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安全成为校园最坚实的底色,为每一个生命保驾护航。
10月14日,市红十字会联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三献”宣传季活动。活动以“生命接力·大爱传递”为主题,通过专题讲座、互动打卡等形式,向300余名师生普及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及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推动“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理念深入人心。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韩兵昶宣布“为爱奔跑”健步走暨“三献”宣传打卡活动启动。活动由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团委书记张钊主持。活动由市红十字会“三献”知识讲师团开展专题授课。无偿献血板块以“一袋血的旅程”为切入点,系统讲解献血流程、安全性及临床意义;器官捐献环节通过真实案例,阐释生命馈赠的伦理价值与社会意义;造血干细胞捐献专题则结合技术进展,破除“捐献损伤健康”等常见误区。现场互动频繁,学生志愿者感慨道:“原来捐献可以如此科学、安全!”“为爱奔跑”健步走暨“三献”宣传打卡活动成为亮点。参与者需在校园5个打卡点完成红十字运动、应急救护、无偿献血等五大主题问答挑战,集齐印章后可兑换定制纪念品。活动将运动乐趣与知识传播结合,
10月14日,河南省肿瘤医院内涌动着温暖的力量——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河南省中诚国际旅行社计调经理张鑫,在此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一袋承载“生命种子”的混悬液从他体内分离,即将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成为河南省1579例,开封市第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今年35岁的张鑫,是来自河南省中诚国际旅行社的一名工作人员。他热心公益事业,坚持参与无偿献血,累计献血六次2400毫升。在2025年的一次献血时,张鑫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便毫不犹豫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这份偶然的善举,在今年9月1日有了沉甸甸的意义——张鑫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深知非亲缘配型“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的极低概率,张鑫没有丝毫犹豫:“这是缘分,更是责任,能救一条命,我必须扛起这份嘱托。”这份义无反顾的背后,是张鑫家人与单位的全力支撑。他的爱人第一时间表态“只要能救人,我们就支持”,
为充分发挥红十字理事工作室的桥梁与平台作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10月9日,漯河市红十字会联合临颍县红十字会、红十字师资团队,走进河南御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初级救护员证培训活动,主动将应急救护知识送至生产一线,以务实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培训由中国红十字总会师资杨忠、王燕授课,紧密结合食品企业的生产环境特点与日常生活常见的急救场景,重点传授了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创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烧烫伤应急处理等急救技能。实操环节,更是手把手指导学员练习,及时纠正动作细节,并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确保每位学员学有所获。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所有参训学员均参加了书面测试与实操考核。最终,20名企业员工通过考核,顺利获得初级救护员证书,正式成为具备专业资质的 “生命守护者”。本次培训是漯河市红十字会依托理事工作室,整合优质资源、延伸服务触角的生动实践。不仅体现了市红十字会主动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担当,也展现了理事工作室在联动社会力量、普及
10月13日,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采集,漯河市红十字志愿者陈旭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去了重生的希望。他也因此成为河南省第1578例、漯河市第33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一袋“生命的种子”,连接起两个陌生的生命。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传递,更是一份跨越距离的无私大爱。采集当天,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四级调研员逯莉,漯河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杨浩,源汇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吕伟伟,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李冬梅一行专程来到医院,向陈旭送上鲜花,为他颁发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感谢他用行动诠释了奉献与勇气的含义。“能有机会捐献造血干细胞,我感到非常荣幸和光荣。”陈旭在捐献后动情地说,“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用可再生的细胞,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让更多患者看到希望的曙光。”每一例成功捐献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被重新点亮。这场关于生命与爱的接力,没有终点,只因有像陈旭这样的平凡英雄,默默伸出手臂,为陌生人点亮前路。好样的,
“双手臂环抱患者腰部,让伤病员弯腰,头向前倾,施救者一手握拳,将拇指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与剑突连线之间……”10月11日晚上,开封市万达商场一楼热闹非凡,开封市示范区红十字会的“急救地摊”前围满了市民,应急救护讲师团赵娟讲师正一边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要领,一边用人体模型演示操作细节,手把手指导市民实操练习。活动现场,示范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讲师将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包等设备“摆上摊”,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示+互动体验”的形式,向过往市民普及应急救护知识。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气道异物梗阻、心脏骤停等突发情况,讲师详细拆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步骤,从胸外按压的深度、频率,到人工呼吸的正确姿势,每个环节都反复示范,确保市民清晰掌握。“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心肺复苏,今天亲手操作才知道,按压位置和力度都有讲究。”刚完成心肺复苏实操的市民王女士说,讲师发现她按压位置偏下后,立即纠正并手把手指导,让她很快掌握了关键技巧。现场不少家长还带着孩子参与体验,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