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姑娘计梦瑶,谢谢你来过

作者:李志龙来源:综合信息平台日期:2023-08-08 16:20

  8月8日7时,在简短的告别仪式后,信阳市中心医院26岁女护士计梦瑶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次救死扶伤:将自己的肝脏、肾脏和眼角膜无偿捐献,用于挽救急需的患者。计梦瑶是信阳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第70例、医疗系统首例捐献者。

  2019年,怀揣着救死扶伤的梦想,刚毕业的计梦瑶来到了急诊科。“她说,这里是医院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最能发挥她作为护士的作用。所以,她首先选择了急诊科。”信阳市中心医院西院区急诊科抢救室护士长杨雯娟回忆说,“计梦瑶美丽、快乐、阳光,自信而又努力,很快赢得了同事们的喜欢和肯定,多次获得医院的表彰。”

  今年6月21日晚上,计梦瑶下班后骑着单车在浉河北路正常前行,意外从天而降:一辆小轿车从后面飞驰而来将她撞飞,计梦瑶头部着地,当场昏迷。被送到市中心医院后,计梦瑶的同事们整个夜晚都在忙着抢救她。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医院给她安排了最好的医生,用上了最好的设备和药物,希望奇迹发生在她身上。

  然而,奇迹没有发生。治疗期间,计梦瑶的主治医师隐晦地告诉她父母,准备办理后事。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计军夫妇的眼泪顿时忍不住夺眶而出。“她还那么年轻,梦想才刚刚起步……”夫妇俩含泪说道。

“如果以后我走了,我愿意把我的器官、遗体无偿捐献。”在家里,有时候聊起工作,计梦瑶这样跟父母说。回想起女儿的话,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计军夫妇征求了其他亲属的意见,决定捐献女儿的器官。“她姑姑、叔叔,弟弟、妹妹都同意我们这么做,全家人都同意我们这么做。”

  7月30日,医生宣布了计梦瑶脑死亡。8月1日,当在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上签下名字的时候,计军夫妇再次泣不成声,眼泪打湿了登记表。8月8日,器官捐献手术前,计军夫妇深情亲吻了养育了20多年的女儿。那一刻,为她送行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潸然泪下。

“她生前做的就是救死扶伤的工作,这是她的梦想。我们想在她生命结束后再次挽救一些人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让爱与生命延续。”计军说。

 “自2010年我国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全市共有3.14万人志愿登记。现在我国的人体器官供需比是1:150,需求存在巨大缺口。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接续生命的爱心行为,作为医护人员,计梦瑶在逝世后捐献人体器官,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内涵;家人大力支持且同意对外宣传,以带动更多人参与,彰显了人间大爱!”信阳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陈明清说。

相关新闻

  • 生命·希望——省红十字会举办第十五届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

    4月3日上午,以“生命·希望”为主题的河南省第十五届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河南福寿园河南省红十字遗体器官捐献纪念苑举行。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瑞勇现场致辞并参加河南广播电视台特别直播,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路修德,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毕学义、陈欣然等出席活动。活动中,省红十字会、省卫生健康委、郑州大学红十字会、各移植医疗机构、河南福寿园代表向捐献者敬献花篮、整理挽联,全体人员肃立默哀致敬,捐献者家属代表于鸣凤、移植康复者代表张社彰分别朗读了手写信并互换信件传递生命与希望,捐献者家属于鸣凤、王康、刘霞3人带来了家乡的土壤和移植康复者张占平、周婵俐家属、张社彰3人共同为纪念碑培土,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捐献者的深切缅怀,最后全体人员依次向纪念碑敬献鲜花,表达深深的敬意。刘瑞勇指出,人体器官捐献事业是挽救垂危生命、弘扬人间大爱、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事业。近年来,河南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事业持续发展,全省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46万,器官捐献3456例,遗体捐献91

  • “生命·希望—沐手敬书 绿城缅怀” ——2025年遗体和器官捐献缅怀纪念百城联动(郑州)启动

    3月18日上午,为倡导文明新风,弘扬人道主义精神,郑州市红十字会在河南省福寿园“郑州市红十字纪念苑”举行“2025年遗体和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全国百城联动(郑州)暨清明缅怀宣传月启动仪式”。此次活动的主题是“生命·希望—沐手敬书 绿城缅怀”。活动以百城联动清明缅怀为契机,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弘扬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大爱善举,旨在全社会营造感恩捐献、生命接力的浓厚氛围。本次活动由河南省红十字会、河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指导,由郑州市红十字会主办,郑州红十字医用组织库中心、河南福寿园承办。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家属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生代表,郑州市红十字志愿者代表共150人参加活动。河南省红十字会赈济部部长梁宗飞和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邓保华到场参加活动。现场设置的留言签字板上,活动参与者纷纷签字留言,写下真挚的话语,表达对遗体、器官捐献者的缅怀。现场通过大屏幕播放百城联动郑州专场宣传片,吸引许多祭扫市民驻足观看,致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活动开始后,各

  • 一场跨越生死的生命接力——濮阳市一名患者去世后捐献器官挽救三人生命

    3月17日,一场跨越生死的生命接力在两地医院进行。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被判定为脑死亡的李美(化名),在家属共同决定下,捐献出肝脏、肾脏器官,为三名重症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数日前,李美突发脑溢血住进濮阳市人民医院。虽然经医务人员全力抢救,但是其病情仍持续恶化,最终被判定为脑死亡。在得知无法挽回生命后,李美家人在悲痛中作出决定,捐献其可用器官,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3月15日,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李美的家属郑重的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他虽然走了,但能够挽救其他人的生命,那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也是一种新生。”经过医务人员八个小时的持续接力,17日当天晚上9点移植手术顺利完成,三名患者此刻获得了新的生命。“这次手术进行的很顺利,李美的器官将挽救三名患者的生命,这是医学技术的进步,更是人性的光辉。”参与器官移植手术的医师杨主任说,“器官移植是生命的延续,是善意的传递。但这一切都离不开捐献者的奉献,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生命或许终将逝去,但爱与善意永远在人间流转。李美用最后的馈赠,为三

  • 濮阳市红十字会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基层行宣传活动

    为深入宣传贯彻《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落实总会和省红十字会关于开展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月活动的有关通知精神,3月7日,濮阳市红十字会在华龙区人民医院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基层行活动,宣传人体器官捐献有关政策。会议同时举办了第三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大病儿童救助项目”推介说明会。市红十字会、华龙区红十字会和华龙区人民医院相关负责同志、有关科室、社区服务中心、卫生站点负责同志等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了器官捐献的重大意义、当前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发展的现状和任务,重点讲解了《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和人体器官捐献政策,详细介绍了志愿登记、捐献流程、分配使用、人道救助、缅怀纪念等工作,并现场回答了有关疑问。 会议特别指出,人体器官捐献事业是一项挽救患者生命、服务医学发展、展现人性光辉、传递人间大爱、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事业。器官捐献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惠及民生的大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23年12月4日,国务院发布第767号令,公布《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新条例

  • 2025年河南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优化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5年2月20日上午,河南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优化研讨会在省红十字会五楼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郑州市红十字会、郑州大学红十字会、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8联勤保障部队医院等分管院领导、OPO办公室主任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伊始,首先对2024年河南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回顾了过去一年在器官捐献协调、见证流程、宣传成效、人道关怀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交流环节中,大家积极发言,7家移植医疗机构代表分别就协调员微信派遣小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人道关怀措施、推进设立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服务站表示大力支持,下一步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将积极优化工作流程,破解疑难困点,为下一步做好器官捐献工作奠定基础。 最后,梁宗飞部长指出,器官捐献工作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关乎生命的延续和家庭的希望,我们要强化技术赋能,提升器官捐

  • “以爱之名,续写生命华章”退休老党员夫妇携手登记人体器官捐献

    2月17日,刚一上班,市红十字会便迎来一对特殊的来访者——退休教师侯尤魁与妻子刘风琴。他们携手来到市红十字会,双方坚定而郑重地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书》。“我是党员,也是一名教师,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了,但器官还能救人,那就值了!”侯老师的声音铿锵有力。他们深知,生命虽短,大爱却能永恒。面对生死的豁达与对社会的深情,老两口决定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的价值,“人生短暂,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家了解人体器官捐献,这比躺在盒子里有意义多了。”当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问起,家属是否同意他们进行登记人体器官捐献时,老两口眼中满是温暖与释然,他们表示,早在做这个决定之前,就已经征求过孩子们的意见,子女作为他们生命旅程中最为珍贵的陪伴与支撑,不仅完全理解,更是给予了百分之百的支持与鼓励。 因为老两口登记心切,没有携带证件照,市红十字会本着“让群众最多跑一趟”的原则,决定采取线上登记的方式进行志愿登记,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老两口用不甚熟练的操作,郑重签署了这份承诺书,在选择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