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见证了5朵希望之花的绽放!

作者:赵正阳来源:综合信息平台日期:2023-03-14 09:35

3天,见证了5朵希望之花的绽放!

   初春三月,是一年中最富生气、承载人们最多期盼的时节,也最适合播撒希望。在河南郑州,就有5位心存大爱的人,将他们的“生命种子”播种在这个春天。

 

三月春风催万物

“髓”爱相继暖人心

 

牛海涛:我想让更多知道,这件事救人一命、无损健康!

    今年40岁的牛海涛是驻马店确山县中医院的一名职工。有着18年从医经历的牛海涛,是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医生。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他来说,是践行自己身为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和诺言。

    除此之外,这次捐献让牛海涛感触最深的是,应该为捐献造血干细胞事业做些什么。他说:“在这次捐献的过程中,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误解。其实经历过的人就知道,造血干细胞捐献跟献血差别不大,是献血的一种,而且是救人一命、无损健康的好事。”

    牛海涛还说:“等我这次捐献回去以后,我要多跟身边的同事、朋友,多科普科普,以我自己的真是案例,现身说法,相信也能为大家解答一些疑惑。”

    2014年牛海涛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在9年的等待后,2022年10月,牛海涛加入时救人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当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时,牛海涛坚定地回答了“同意捐献”。身为医生的牛海涛在工作中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一定了解,但未真的从事血液病方面的治疗,抱着对捐献认真负责的态度,牛海涛多次上网查询相关知识、资料,全面了解捐献过程。

    对于这次捐献,牛海涛感慨说:“医生这个身份的责任感,让我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义无反顾。况且这次是真的有人需要,正好我也有能力帮助。”牛海涛希望患者能早日摆脱病魔,积极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王徐兴:无心之举,竟救人一命!

    1998年生的王徐兴是个独立、阳光、有责任心的河南小伙。在日常生活中,王徐兴会利用休息时间,参与无偿献血。2020年,也是在他的一次献血过程中,王徐兴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在知道只需留下6-8毫升的血样就可以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时,王徐兴毫不犹豫加入了,心想先加入再说,以后能配型成功更好。

    2023年2月,令王徐兴没有想的电话突然打来,电话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王徐兴,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在工作人员详细介绍捐献过程后,王徐兴直接同意了捐献。在准备过程中,每次通知王徐兴进行下一流程时,他都十分配合,所以流程进行地很快很顺利。在王徐兴向家人提起这件事时,家人对此也全力支持,王徐兴说:“家人很尊重我的选择,而且这件事是救人一命的好事,更应该被支持。”

    这次捐献对王徐兴来说是意想不到的一件事,他说:“加入时的无心之举,现在我竟然成为那个决定他人生命的人。这件事让我忙碌平凡的生活多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在公益的路上前行。”

 

王宇:捐献只是开始

    今年45岁的王宇是南阳村镇银行的一名职工,也是连续三届的南阳市青联委员。对于经常组织、参与公益活动的王宇来说,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一命,是让他意想不到的一件事。

    2019年3月,王宇在献血时填写了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申请表。2022年9月,与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接到电话的王宇,既紧张又激动,他没有想到,这个在新闻里看到的“高大上”的事竟真的落在自己头上。王宇激动地说:“这个消息太突然了,我觉得配型成功几率只有几千万分之一的事不会选中我,毕竟我买彩票都没中过奖。”

    在激动与忐忑之后,王宇冷静考虑了一番,并查阅、咨询了非常多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王宇坚定地同意了捐献。王宇说:“我面对的是一个生命,我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患者的希望破灭,既然需要我,我就帮别人一把。”

    在等待捐献过程中,王宇向身边不少朋友、同事科普:造血干细胞捐献不是传统观念里的抽骨髓,利用现代医疗技术,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献成分血一样,对身体没有伤害,还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王宇带动了不少人愿意加入到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队伍中。这次捐献,让王宇感触颇深,他说:“捐献只是一个开始,等捐献结束,我要加入到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中,尽管力量有限,但能多一个机会挽救一个生命也是有用的。”

 

李函珊:自己被需要的感受,很奇妙

    2002年生的李函珊是南阳师范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步入大学后,李函珊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坚持无偿献血,常常也因为错失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而感到遗憾。乐观向上、善良勇敢的李函珊总想着能多帮助别人一些,所以在碰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时,李函珊“理所当然”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原本以为需要等很久才能配上型,谁知道,才过了一年时间,李函珊就接到了自己与患者配型成功的电话。李函珊兴奋地说:“我当时就感觉太不可思议了,有点害怕,但更多的是有点向往。”复杂的心情并没有影响李函珊对救人的选择,她坚定地同意了捐献。

    为了消除心中的疑惑和担心,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李函珊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和一些捐献案例,李函珊自己也通过网络了解了很多。“所有的担心都是来自于不了解,当我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自己无害,还能救人的时候,我就一点不害怕了。”李函珊说。

    李函珊说:“以前都是在作文里写,自己长大了要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我感觉我真的做到了,这种感觉太奇妙了。”李函珊不止一次用“奇妙”来形容自己对于捐献的感受,她希望这份奇妙的缘分能让这位3岁的小患者和他的家庭燃起希望之火,她也希望在以后的人生中自己能继续行走在奉献爱心的道路上。

 

王磊:只想救人,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

    王磊是开封市火电中学的副校长,曾经也是一名篮球运动员。从事教育工作后,王磊对孩子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得知自己这次将要挽救的是一名8岁的患儿时,王磊更感责任重大。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身担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现在一个幼小的生命正面临威胁,我只想救他一命,给他一个重生的机会。”

    从2016年开始,王磊连续7年坚持参与无偿献血。2019年,王磊在献血过程中主动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22年11月,王磊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当初加入时我想着如果配型成功能救人一命,其他的根本没有多想。现在真的成功了,我更没有什么可顾虑的,毫不犹豫选择捐献,能有机会挽救生命,对我来说是幸运的。”王磊激动地说。
    不巧的是,在王磊准备前往采集医院做捐献前准备时,腰部肌肉拉伤,但这没有动摇王磊捐献的决心。“这些难受是可以忍受的,对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完成捐献。”王磊还说:“身为父母,我能感受到患者父母对孩子的爱;身为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这次帮助这位小患者,是我的幸运,我真心希望他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开心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关新闻

  • 十六年等待 不忘初心——郑州爱心教师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

    “茫茫人海中,我们两个陌生人能配型成功,这就是一种缘分......”近日,刚刚忙完学校期末工作的爱心教师张毅楠来到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成为郑州市第53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三次选择 坚定如初16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张毅楠积极响应中原区教体局和学校的号召,参加无偿献血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资料库。16年间,张毅楠先后共有三次初步配型成功,但由于患者病情等原因,前两次都没有能进行下去,张毅楠非常遗憾。直到2024年12月,张毅楠第三次接到郑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再次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而这一次,张毅楠也和以前一样,毫不犹豫地同意继续进行捐献工作。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右二)、郑州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和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宁(右一)来到现场看望慰问张毅楠爱心家人齐上阵幸运的是,这次患者病情稳定,捐献工作顺利推进。在张毅楠的积极配合下,后续的高分辨配型和捐前体检工作也如期完成。张毅楠的家人开始有些疑虑,但是通过了解,也非常

  • 双份微光 同日点亮——郑州两名“80后”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

    2025年6月,来自郑州的证券从业者李鹏坤和自由职业者马麒同时走进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分别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种子”,给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成为郑州市第533、534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郑州市第533、534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鹏坤(左)和马麒(右)15年的等待兑现生命承诺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右)为李鹏坤颁发荣誉证书“80后”的李鹏坤是中航证券的一名地区营业部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热爱生活、热衷公益的爱心青年。李鹏坤的公益之旅始于2008年,当时正在上大学的他完成了人生首次无偿献血。“年轻健康,力所能及帮助他人,何乐不为?”自此,献血成为他坚持十七年的习惯,截至目前,他累计献血10次,总量2200毫升。2010年1月16日,李鹏坤在一次献血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工作人员说多留一份血样入库,在未来就可能有机会挽救一个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当场签署入库同意书,血样正式存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随时待命的“生命希望”。2025年

  • “该我上了!” ——退伍军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

    近日,郑州市爱心汇聚,多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顺利完成捐献。临近月底,退伍军人王梦潇来到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成功为一位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郑州市第532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刻骨铭心的遗憾今年30岁的王梦潇在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部队时,王梦潇是卫生员,时刻挂记着战友们的健康安全。不幸的是,有位战友身患血液病,王梦潇看着战友一天天消瘦下去,饱受病痛折磨,内心也十分煎熬。战友最终因病离世,这件事让王梦潇刻骨铭心。退役回到地方后,他经常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并积极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希望有一天能为救助血液病人奉献自己的力量,挽救自己的“战友”。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中)、郑州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和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宁(右二)来到现场看望慰问王梦潇“点到我了,该我上了!”2024年6月,王梦潇接到红十字会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王梦潇非常激动:“我当时就觉得,点到我了!该我上了!”随后他马

  • 微光行动——濮阳市红十字会联合河南体彩濮阳分中心开展回访慰问活动

    6月18日,濮阳市红十字会联合河南体彩濮阳分中心开展回访慰问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和集中座谈相结合的方式,为29名大病患儿、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送去关怀与温暖。在河南体彩濮阳分中心会议室进行慰问物品集中发放活动现场,市红十字会、河南体彩濮阳分中心负责同志鼓励大病患儿家庭保持乐观心态,相信困难必将过去;向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致以崇高敬意,感谢他们的大爱善行,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更多温暖。现场发放了提前征求患儿家庭意见为孩子们购置的体育用品、文具书籍、衣物、儿童绘本及生活用品等慰问物资。市红十字会、河南体彩濮阳分中心负责同志一行还深入到一位白血病患儿家中,详细了解治疗进展和家庭生活情况,送上文具、书籍等慰问物资。随后,一行人走进遗体器官捐献者蔡峻虎家属家中,与家属亲切交流,了解捐献者家庭现状,表达对遗体器官捐献者及家属大爱精神的敬意,送上米面油毛毯等生活用品。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认真记录每个家庭的实际困难,为后续精准帮扶奠定基础。2025年上半年,市红十字会已经

  • 传递生命火炬 缘分因爱绽放——郑州市两名“”“99”后捐献造血干细胞,点燃生命新希望

    6月17日上午,在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郑州市两名同年出生的“99 后”志愿者胡前垒、王嘉睿因爱汇聚,做出了相同且伟大的选择——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血液病患者点燃新生的希望。他们也因此成为郑州市第529位和第530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三喜临门:新婚暖男的“生日惊喜”王嘉睿是河南交投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在家人和同事眼中,他是个热心开朗的暖男。5月30日,正值他26岁生日,新婚的他刚结束蜜月旅行,正与家人在爱人的南阳老家共度端午节。这时,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给他带来了一份意义非凡的“生日惊喜”。原来,早在2022年,王嘉睿就怀着赤诚之心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一直怀揣“英雄梦”的他,心中满是对革命先辈奉献精神的崇拜,他认为若没有先辈们的牺牲,便没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能在生日这天得知自己有机会挽救一条生命,我没有理由拒绝。”尽管家人深知这是救人的善举,但仍不免担忧捐献会损害他的身体。好在王嘉睿的爱人坚定地站在他身旁,全力支持丈夫实现

  • 献血传递希望 携手挽救生命——南阳市举办庆祝第二十二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宣传活动

    在第22个“世界献血者日”来临之际,6月14日,市卫健体委、市红十字会、团市委、市中心血站等单位联合在吾悦广场开展庆祝6·14世界献血日主题宣传活动。市卫健体委、市红十字会、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以及献血者代表、市无偿献血志愿者等共计150余人参加活动。 今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献血传递希望 携手挽救生命”,此次活动的目标是感谢无偿献血者为挽救他人生命作出的贡献,呼吁更多公众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建立高质量的血液安全供应保障体系;鼓励青年群体,特别是团员青年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发挥团员青年无偿献血生力军作用。在宣传活动现场,各志愿团队结合健康义诊等方式向市民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吸引众多市民关注,有效扩大了无偿献血的社会影响力。市红十字会同步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急救地摊宣传活动,向过往的群众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应急救护知识,并耐心解答群众的疑问,通过现场专业人员的解答,消除了群众的顾虑和担忧。多年来,市红十字会通过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无偿献血暨造血干细胞捐献主题宣传活动,让无偿献血暨造血干细胞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