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宁来源:安阳市红十字会日期:2025-05-29 16:28
他们可能是热爱公益的护士家属:“妻子在前线治病救人,我在后方传递希望,这是我们夫妻俩共同的坚守。”钢铁集团的技术骨干张博涵坚定地说;也可能是耳濡目染的疾控工作者:“在疾控系统工作,我更明白健康的珍贵。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或许有一天,它真的能在某个生命里生根发芽。”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张红进带着这样的思考,主动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又或许是充满朝气的大学生“作为年轻人,我们总说要‘活得有意义’,还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有意义的事呢?”安阳工学院的大二学生李森完成了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更少不了信念坚定的退役军人“部队教会我‘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而是行动,脱下军装,但责任从未卸下。我希望用自己的热血,为需要的人撑起一片天。”退役军人李鹏在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需求,第一时间登记采集时说道。
英雄无需身披铠甲,善举本身便是勋章。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生还是退役军人,他们都在用行动证明:爱,没有界限;善,无需等待。正如志愿者们所言:“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多少,而在于能为他人照亮多远。”截至当前,安阳市已有超过6900余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登记入库,成功帮助45位患者重获新生。
秋高气爽,新学伊始。为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增强青少年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自救互救能力,9月1日至2日,郑州市金水区红十字会走进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为中州校区、广电校区、东校区及思齐中学的3300 余名学生,带来三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这堂特殊的课程,将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种子播撒进同学们心田,为新学期筑牢坚实安全防线。结合初中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本次培训内容重点突出、实用性强。讲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生动现场演示,详细讲解心肺复苏(CPR)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为让同学们有更直观认识,讲师特意携带训练专用人体模型和AED教学机进行现场演示。实操演练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在红十字应急救护讲师与学校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同学们分批次上前,亲身实践胸外按压的位置、深度、频率,以及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并模拟操作AED设备。“手臂要伸直,用上身力量按压”“吹气时要看到胸廓隆起”……讲师们
八月的哈密,阳光灿烂。两地青少年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伴随着欢快的舞蹈和悠扬的中阮乐声,一场跨越千里的友谊之旅正式启程。8月26日,第四届“青春飞扬 人道相伴”豫哈红十字青少年成长之旅融情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哈密市图书馆举行。该活动由郑州市红十字会、伊州区红十字会共同主办,旨在为豫哈两地青少年搭建成长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担民复兴重任。伊州区委副书记、河南援疆伊州区指挥部指挥长胡坤出席仪式并为夏令营授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协党组副书记努尔艾合买提·马合木提出席并致辞。开营仪式,展现两地文化风采开营仪式在伊州区红十字会营员代表带来的舞蹈《豫哈少年共起舞》中拉开帷幕,灵动的舞姿展现出当代青少年的蓬勃朝气。郑州市红十字会营员代表则带来了中阮独奏《石林夜雨》,用熟悉的旋律和生动的演绎传递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两地青少年代表在“民族团结心愿卡”上共同写下了对民族团结的期待、对夏令营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仪式最后,青少年代表互换了精心准备的礼物,传递彼此美好的祝福。同吃同住,研学之旅促交
8月28日,2025年河南省“红会送医计划”座谈会在遂平县人民医院举行。省红十字会组织宣传部副部长陈洋,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王应中,遂平县副县长、县红十字会会长周倜出席及省市县红十字会和县医院相关人员参加座谈会。本次活动受邀的省人民医院妇产科、甲状腺外科、口腔内科、胸外科、耳鼻咽喉科、消化科、病理科、影像科、医学影像科9位专家均为河南省人民医院各学科资深专家,涵盖多个重点领域。活动内容包括:疑难病例会诊:针对各科室提前筛选的疑难病例,专家将进行多学科会诊,提供权威诊断意见和最佳治疗方案建议。教学查房:专家将深入病房进行教学查房,结合具体病例进行现场讲解和指导。手术演示与指导:专家将参与并指导相关科室的高难度手术,进行技术示范和传帮带。学术交流:专家可能就本专业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进行小型讲座或交流。仪式结束后,省专家团随即开展现场义诊,共接诊群众 200 余人次、开具诊疗方案 150 余份、开展疑难病例会诊 30 余例,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省级优质医疗服务。
近日,我市市民李先生(化名)因意外不幸离世。在巨大悲痛面前,其家属依据王先生生前意愿,毅然做出大爱抉择,捐出了王先生功能良好的肝脏和双肾。这份来自生命尾声的无私馈赠,成功植入三位饱受终末期器官衰竭疾病煎熬的患者体内,为他们点燃了重生的希望之灯。李先生的生命价值,在奉献的壮举中升华永存。李先生年仅51岁,一生低调平凡,却在生命终点绽放出最耀眼的人性光辉。面对至亲猝然离世的巨大打击,李先生的家属强忍悲痛,回忆起他生前曾流露过身后捐献器官救助他人的朴素愿望。在省市器官捐献协调员的专业帮助和悉心见证下,家属们郑重签署了器官捐献确认登记表。他们表示,亲人的生命无法挽回,但若能让他的器官在他人身上延续活力,便是以另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也能减轻其他家庭的痛苦。李先生捐献出的宝贵肝脏和两颗肾脏,在严格遵循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下,被迅速精准地匹配给三位与之高度相容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目前,三位接受移植的患者在专业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手术均获成功,生命体
秋意渐浓,青春正燃。8月21日至22日,濮阳市红十字会走进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学校,为正在军训的2000余名新生们量身定制了一场应急救护培训。当迷彩绿遇上“生命急救课”,让军训多了份守护生命的温度。“心脏骤停后,每延迟1分钟抢救,生存率就下降7%-10%,黄金4分钟内的有效施救,能让生命延续成为可能。”培训一开始,讲师便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真实救援案例,让“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深植学生心中。讲解环节,讲师聚焦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技能,把专业知识讲得明明白白:先看环境安全,再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喊,判断意识和呼吸——心肺复苏的每一步流程都清晰拆解;胸外按压要垂直用力,深度5-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模拟人演示时,讲师特意放慢动作,让同学们看清手势与发力技巧。而针对气道梗阻的海姆立克法,从站位急救的“腹部冲击”到自救时的“桌角按压”,简单实用的操作让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一个拥抱的力度,就能化解致命危机。实操体验环节彻底点燃了现场热情。同学
为提升教师应急救护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8月22日,市红十字会走进市第一中学,为200余名教师带来一场兼具实用性与操作性的应急救护培训,为平安校园建设注入“红十字力量”。培训采用“理论+实践”双轨模式,内容聚焦日常急救需求,让教师们在沉浸式学习中快速掌握关键技能。在理论讲解环节,专业救护讲师以常见急症为切入点,系统剖析了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结合现场诊断要点与急救措施,让教师们明晰“黄金救援时间”内的处置逻辑。针对脑卒中这一高发性急症,讲师重点解读其危险因素、早期预警信号及识别技巧,并通过真实救援案例,直观展现“早识别、早干预”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强化教师们的应急反应意识。实践操作环节,围绕心肺复苏这一核心技能展开。讲师通过分步演示,详解胸外按压深度、频率、人工呼吸配合等技术细节,随后组织教师分组实操。大家轮流在模拟人上练习按压与呼吸操作,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全程手把手指导,及时纠正手势、力度等不规范之处,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标准流程,真正具备“敢施救、会施救”的能力。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