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爱拯救生命!2023年河南实现人体 器官捐献310例!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日期:2024-04-08 10:19

 传递人间大爱,让在绝望中等待的患者看到曙光,让生命突破生与死的藩篱---这种善举,就是人体器官捐献。4月2日,省红十字会、省卫生健康委联合举行河南省2023年度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表彰会,致敬人体器官捐献者及其家人的无私大爱,表彰人体器官捐献优秀协调员、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我省实现人体器官捐献310例,惠及患者880余名。

 表彰会上,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毕学义宣读《关于表彰2023年度河南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先进的决定》。与会领导为姚玉祥等13名优秀协调员、郑州市红十字会等27个先进集体及王军等25名先进工作者颁奖。

    

    

    

    

    

    

接下来,郑州市红十字会段静娜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发言,交流工作经验。据介绍,截至目前,郑州全市累计登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近7万人,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225例,挽救了3700多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这背后,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宣传的引导,依法依规的捐献见证,通过“红十字生命接力”专项关爱活动、金秋专项助学活动等对捐献者家属的帮扶关爱,对捐献者的缅怀纪念激发善念,以及志愿服务、培训保障等的多重助力。

    

“器官捐献工作是一项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它承载着生命的希望,传递着社会的温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晓晓作为先进工作者代表发言时表示,作为一名协调器官捐献的工作者,9年来,自己始终秉持着对生命的敬畏,为挽救那些岌岌可危的生命尽一份绵薄之力。老李的儿子牢记父亲想要回馈社会的夙愿,小梦的父母希望遭遇意外的女儿换一种方式活下去……王晓晓动情地分享了两个捐献者家庭的大爱善举,帮助挽救多个鲜活的生命。

    

“器官捐献是器官移植事业的基础,意义重大。”省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马高峰表示,器官捐献,对急需移植器官的患者来说,是重生的希望,对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来说,是哀思的寄托和生命的延续,对社会来说,是人间大爱和人性光辉的展现。捐献善举不仅挽救了无数濒临绝境的生命,更传递了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情感;不仅体现了人性的光辉,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刘瑞勇介绍,2023年,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在各级卫生健康委和医疗机构的密切协作下,积极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现了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健康发展,我省实现器官捐献310例,全国排名第七,捐献器官888个,使880余名器官终末期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另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省志愿登记总数450345人,实现器官捐献2822例,捐献大器官8426个,挽救了8420余人的生命,位居全国前列。

 人体器官捐献是挽救患者生命、服务医学发展、展现人性光辉、传递人间大爱、促进社会文明的高尚事业,是彰显"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的崇高体现。在我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我省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服务能力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还有差距,器官捐献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重任,存在人体捐献器官供给不足、器官捐献供求矛盾突出、公众对器官捐献知晓率和参与率待提升等问题,任重道远。

如何进一步提升?

 刘瑞勇表示,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捐献宣传动员,创新宣传理念,讲好捐献故事,感召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支持人体器官捐献,积极营造捐献光荣的社会氛围;要继续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升级相关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捐献服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协调员队伍建设;切实做好捐献者及其家属的人道关怀,让捐献工作更有温度,进一步健全人道关怀的多元经费来源机制;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为人体器官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社会力量……总之,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发展。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尹磊,河南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董红霞,各省辖市红十字会主要负责人,各省辖市卫生健康委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负责人,全省7家移植医疗机构OPO负责人,所有在册协调员以及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和移植受者代表参加表彰会。

相关新闻

  • 天赐的生命

    17岁的刘天赐,名字里带着“上天赐予”的美好寓意,他的人生本应像多数同龄少年一样,充满课堂的朗朗书声、球场的肆意奔跑,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这本该漫长的青春,永远停在了这个夏天。8月的某个夜晚,一场意外事故将刘天赐从父母身边带离。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外,父母的世界瞬间崩塌,他们一遍遍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却只换来医生无奈的摇头。当“脑死亡”的诊断结果摆在面前时,这个普通的家庭陷入了极致的悲痛——那个前几天还在和爸爸妈妈畅聊人生未来的孩子,再也无法回应他们的牵挂。悲痛之余,当刘天赐的父母在医院看到器官捐献宣传的海报,上面的那句“你我相遇是一份生命的延续”,这句话像一束微光,穿透了绝望的阴霾。经过反复商量,他们擦干眼泪,做出了一个艰难却坚定的决定:捐献儿子的器官,让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在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协助下,捐献流程有序推进。刘天赐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被分别成功取出,紧急送往不同的医院,分别移植给了五位饱受脏器衰竭折磨的患者——其中有等待心脏移植多年的中年人,

  • 生命接力 大爱传递——2025年濮阳市红十字会“三献”宣传季活动圆满举行

    10月14日,市红十字会联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三献”宣传季活动。活动以“生命接力·大爱传递”为主题,通过专题讲座、互动打卡等形式,向300余名师生普及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及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推动“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理念深入人心。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韩兵昶宣布“为爱奔跑”健步走暨“三献”宣传打卡活动启动。活动由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团委书记张钊主持。活动由市红十字会“三献”知识讲师团开展专题授课。无偿献血板块以“一袋血的旅程”为切入点,系统讲解献血流程、安全性及临床意义;器官捐献环节通过真实案例,阐释生命馈赠的伦理价值与社会意义;造血干细胞捐献专题则结合技术进展,破除“捐献损伤健康”等常见误区。现场互动频繁,学生志愿者感慨道:“原来捐献可以如此科学、安全!”“为爱奔跑”健步走暨“三献”宣传打卡活动成为亮点。参与者需在校园5个打卡点完成红十字运动、应急救护、无偿献血等五大主题问答挑战,集齐印章后可兑换定制纪念品。活动将运动乐趣与知识传播结合,

  • 第44期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培训班 在郑州圆满举办

    9月5日-9日,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办的第44期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培训班在郑州成功举办。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健康服务处处长苗慧波,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王耀平,河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欣然出席开班仪式,会议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高国庆主持,来自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30余名学员参加。 培训班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侯峰忠主任在开班动员中强调,器官捐献协调员是连接生命希望的重要桥梁,肩负着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捐献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他鼓励全体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陈欣然副会长代表河南省红十字会对培训班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表示诚挚欢迎。陈欣然介绍了河南省红十字会近年来在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中取得的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制度建设

  • 生命接力 携手同行 ——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季暨肝移植与器官捐献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社旗站)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关于促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健康发展的意见》,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播“高尚利他、志愿捐献”的人体器官捐献理念,9月4日,市红十字会联合郑大一附院OPO深入社旗县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季暨肝移植与器官捐献科普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社旗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赊店镇卫生院、健民医院等相关科室4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播放公益视频、发放宣传手册、PPT展示等形式,向医疗机构人员详细讲解人体器官捐献的政策法规、登记流程、捐献意义以及对生命延续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人体器官捐献知识的普及率和知晓率。针对大家关心的“器官捐献是否影响遗体尊严”“登记后能否反悔”“隐私是否能得到保护”等问题,工作人员逐一耐心解答,用真实案例讲述器官捐献如何为终末期患者带去重生希望,让大家明白这是一种传递爱心、延续生命的高尚行为。下步,市红十字会将继续将号召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让“人体器官捐献”这束希望之光不断传递,既为器

  • 濮阳市:今天,他化身天使,分赴上海、郑州,让三人获得新生

    日前,濮阳市华龙区红先生因突发脑损伤经全力抢救无效,被判定为脑死亡。在悲痛中,他的家人遵从其生前“奉献社会”的朴素信念,毅然决定捐献其肝脏和双肾,为三名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带去了重生的希望。家人回忆说:“他平时就特别热心,总说能帮别人一把是一把。这次突然倒下,我们全家都难以接受,但想到他生前常说‘做人,要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我们觉得捐献器官是他生命延续,他并没有走远。”在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他的家人在最后时刻,用颤抖的手签下了捐献器官的志愿书。红先生的情况输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由系统匹配给上海、郑州三位急需移植的患者。经过红十字会、医院等多个部门十多个小时的生死接力,红先生捐献的三个器官分别移植到三名器官衰竭患者的体内,让三人重获新生。红先生的器官捐献案例已录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系统。他的名字将被镌刻在市红十字会的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中,供后人缅怀纪念。截止目前,我市参与遗体与人体器官捐献登记1.8万人,实现遗体捐献3例,器官捐献40例。

  • 生命接力 携手同行——南阳市红十字会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知识普及基层行(唐河站)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8月19日,南阳市红十字会联合郑大一附院OPO在唐河县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知识普及基层行宣讲活动。唐河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公疗医院、妇幼保健院、刘岗医院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业务副院长以及ICU、神经内外科等人员参加。宣讲现场,详细向医务人员介绍了我国器官捐献的政策法规、登记流程和社会意义,让医务人员了解到器官捐献这一伟大善举对挽救生命、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价值。活动中,现场医务人员就“如何发现潜在捐献者”“捐献是否会影响逝者尊严”“家属如何办理捐献手续”“捐献者及家属信息保护” “捐献器官获取、分配工作原则和流程”等问题与宣讲人员交流互动,消除大家心中疑虑,鼓励大家在工作岗位力所能及传播捐献理念、普及捐献知识、做好捐献服务。下步,市红十字会将把人体器官捐献知识普及基层行宣讲活动与2025年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季活动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生命、尊重生命、传递大爱,持续营造形成“博爱为怀、奉献为荣、自助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