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佳佳来源:郑州市红十字会日期:2025-09-02 15:48
八月的哈密,阳光灿烂。两地青少年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伴随着欢快的舞蹈和悠扬的中阮乐声,一场跨越千里的友谊之旅正式启程。
8月26日,第四届“青春飞扬 人道相伴”豫哈红十字青少年成长之旅融情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哈密市图书馆举行。该活动由郑州市红十字会、伊州区红十字会共同主办,旨在为豫哈两地青少年搭建成长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担民复兴重任。
伊州区委副书记、河南援疆伊州区指挥部指挥长胡坤出席仪式并为夏令营授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协党组副书记努尔艾合买提·马合木提出席并致辞。
开营仪式,展现两地文化风采
开营仪式在伊州区红十字会营员代表带来的舞蹈《豫哈少年共起舞》中拉开帷幕,灵动的舞姿展现出当代青少年的蓬勃朝气。郑州市红十字会营员代表则带来了中阮独奏《石林夜雨》,用熟悉的旋律和生动的演绎传递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
两地青少年代表在“民族团结心愿卡”上共同写下了对民族团结的期待、对夏令营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仪式最后,青少年代表互换了精心准备的礼物,传递彼此美好的祝福。
同吃同住,研学之旅促交流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豫哈两地32名青少年将同吃同住同游同学,通过实地研学、文化交流和实践体验等形式,深入感受哈密风土人情,领略中原文化魅力。
营员们将参观哈密市文博园、左公文化苑、哈密回王府、哈密翼龙雅丹大海道、巴里坤文博园、哈萨克风情园等地。这些活动旨在让青少年们用切身体验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用真心实意拉近彼此距离。
红十字精神,凝聚人道力量
双方红十字会通过此次活动,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活动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传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进一步加深豫哈两地红十字会的交流合作。
郑州市红十字会、管城回族区红十字会相关领导、哈密市红十字会、伊州区红十字会相关领导参加了开营仪式。此次活动让交往交流交融的脚步更加坚定,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天山南北和中原大地常开长盛。
秋高气爽,新学伊始。为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增强青少年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自救互救能力,9月1日至2日,郑州市金水区红十字会走进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为中州校区、广电校区、东校区及思齐中学的3300 余名学生,带来三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这堂特殊的课程,将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种子播撒进同学们心田,为新学期筑牢坚实安全防线。结合初中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本次培训内容重点突出、实用性强。讲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生动现场演示,详细讲解心肺复苏(CPR)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为让同学们有更直观认识,讲师特意携带训练专用人体模型和AED教学机进行现场演示。实操演练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在红十字应急救护讲师与学校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同学们分批次上前,亲身实践胸外按压的位置、深度、频率,以及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并模拟操作AED设备。“手臂要伸直,用上身力量按压”“吹气时要看到胸廓隆起”……讲师们
秋意渐浓,青春正燃。8月21日至22日,濮阳市红十字会走进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学校,为正在军训的2000余名新生们量身定制了一场应急救护培训。当迷彩绿遇上“生命急救课”,让军训多了份守护生命的温度。“心脏骤停后,每延迟1分钟抢救,生存率就下降7%-10%,黄金4分钟内的有效施救,能让生命延续成为可能。”培训一开始,讲师便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真实救援案例,让“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深植学生心中。讲解环节,讲师聚焦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技能,把专业知识讲得明明白白:先看环境安全,再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喊,判断意识和呼吸——心肺复苏的每一步流程都清晰拆解;胸外按压要垂直用力,深度5-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模拟人演示时,讲师特意放慢动作,让同学们看清手势与发力技巧。而针对气道梗阻的海姆立克法,从站位急救的“腹部冲击”到自救时的“桌角按压”,简单实用的操作让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一个拥抱的力度,就能化解致命危机。实操体验环节彻底点燃了现场热情。同学
为提升教师应急救护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8月22日,市红十字会走进市第一中学,为200余名教师带来一场兼具实用性与操作性的应急救护培训,为平安校园建设注入“红十字力量”。培训采用“理论+实践”双轨模式,内容聚焦日常急救需求,让教师们在沉浸式学习中快速掌握关键技能。在理论讲解环节,专业救护讲师以常见急症为切入点,系统剖析了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结合现场诊断要点与急救措施,让教师们明晰“黄金救援时间”内的处置逻辑。针对脑卒中这一高发性急症,讲师重点解读其危险因素、早期预警信号及识别技巧,并通过真实救援案例,直观展现“早识别、早干预”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强化教师们的应急反应意识。实践操作环节,围绕心肺复苏这一核心技能展开。讲师通过分步演示,详解胸外按压深度、频率、人工呼吸配合等技术细节,随后组织教师分组实操。大家轮流在模拟人上练习按压与呼吸操作,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全程手把手指导,及时纠正手势、力度等不规范之处,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标准流程,真正具备“敢施救、会施救”的能力。此次
8月9日至11日,濮阳市红十字会连续走进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濮阳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等三所高中,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新生军训课程,为5000余名高一新生送上生动实用的“开学安全第一课”。活动中,红十字会救护师资结合校园场景与青少年生活特点,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练,系统讲解心肺复苏、AED、气道异物梗阻等应急救护知识。现场示范环节,师生们踊跃参与模拟操作,在专业指导下掌握关键急救技能。将应急救护纳入军训“必修课”,是市红十字会深化生命教育的重要举措。掌握急救技能,不仅是青少年守护自身安全的“护身符”,更是应对突发情况、救助他人的“底气”,对构建平安校园、文明社会具有深远意义。此次应急救护培训“进军训”活动,将应急救护知识融入新生入学教育,既丰富了军训内容,更帮助青少年筑牢“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为构建平安校园筑牢安全防线。
为推进平安濮阳建设,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市红十字会主动作为,积极申请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项目支持,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校园健康守护行动”。“生命教育·校园健康守护行动”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目的是帮助改善和提升中小学校园卫生健康管理水平,提升青少年儿童的健康素养,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守牢校园安全。活动通过生长发育测评、健康体检、急救技能教学、专家讲座等多元服务,增强社会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度,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做好此次“生命教育·校园健康守护行动”项目,市红十字会主动与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建立协调会商机制,推进项目顺利开展。市红十字会组建专项工作组,组织优秀师资队伍,围绕应急救护培训、健康科普讲座、校园健康体检进行深度需求调研,了解中小学校师生需求,精心准备活动内容,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应急救护培训课堂上,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采取“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讲授了心肺复苏操作、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方法等急救知识,并利用人体模型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到来,又一届莘莘学子将奔赴考场。为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帮助广大考生安全、快捷、准时抵达考场,奔向人生更高的目标。南乐县红十字会组建志愿者爱心送考公益车队全力为全县考生保驾护航。6月7日,南乐县红十字会在南乐一高考点设立了高考爱心服务站,红十字水上救援队、红十字救援队全力做好保障服务工作,为高考学子保驾护航!在考点现场,南乐县红十字会准备了免费的中性笔、红十字急救包、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酒精棉球、碘伏棉棒、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以及创可贴、口罩,酒精湿巾等,为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做好保障。红十字志愿者们更是精心挑选了30余辆车,组建起强大的爱心车队。每一辆车上都醒目地贴着爱心送考标志,考生们只需出示准考证,就能免费搭乘,快速且安全地抵达考场。红十字志愿者们细心贴心的照顾得到考生和家长一致好评,他们身穿红马甲忙碌的身影也成为考场外一道美丽的风景线。6月7号,县红十字会共接送、提供场外服务50余人次,考生王某因家里收小麦无人接送,坐上爱心送考车激动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