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护成长,生命教育伴启航——红十字生命教育培训走进漯河高中

作者:王丽博来源:漯河市红十字会日期:2025-05-30 15:12

为帮助家长科学应对孩子从高二向高三转型的关键阶段,5月23日晚,漯河市红十字会以“红十字生命教育公益培训进校园”和“家校共育护成长,生命教育伴启航”为主题,邀请红十字志愿者、市中心医院西城分院副院长刘军,以“家长夜校”的形式,为漯河高中200余名家长解读高二学子的心理密码,提供“家校共育”实战策略,助力学生平稳迈入高考备战期。

讲座中,刘军院长紧扣高三学习阶段特点,结合现实案例,以高三学年启航、初战、休整、模考和临考五个阶段为切口,深入剖析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聚焦学生因学习节奏调整常见的倦怠、焦虑、“高原期”以及“应激状态”等心理问题,分别提出针对性陪伴策略,从情绪安抚到学习方法引导,从生活后勤保障到心理建设支持,为家长们提供了实用且科学的指导。

活动现场,家长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积极与刘军院长互动交流。讲座后,刘院长与家长们进行了积极交流与探讨。大家纷纷就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提出疑问,刘军院长一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活动是漯河市红十字会深化青少年生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巩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今后,市红十字会将持续整合各方资源,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红十字生命教育公益培训,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助力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绽放光彩。

相关新闻

  • 开学第一课“生命安全教育”——“金小红”急救培训进校园

    秋高气爽,新学伊始。为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增强青少年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自救互救能力,9月1日至2日,郑州市金水区红十字会走进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为中州校区、广电校区、东校区及思齐中学的3300 余名学生,带来三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这堂特殊的课程,将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种子播撒进同学们心田,为新学期筑牢坚实安全防线。结合初中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本次培训内容重点突出、实用性强。讲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生动现场演示,详细讲解心肺复苏(CPR)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为让同学们有更直观认识,讲师特意携带训练专用人体模型和AED教学机进行现场演示。实操演练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在红十字应急救护讲师与学校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同学们分批次上前,亲身实践胸外按压的位置、深度、频率,以及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并模拟操作AED设备。“手臂要伸直,用上身力量按压”“吹气时要看到胸廓隆起”……讲师们

  • “青春飞扬 人道相伴”豫哈红十字青少年成长之旅融情夏令营开营

    八月的哈密,阳光灿烂。两地青少年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伴随着欢快的舞蹈和悠扬的中阮乐声,一场跨越千里的友谊之旅正式启程。8月26日,第四届“青春飞扬 人道相伴”豫哈红十字青少年成长之旅融情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哈密市图书馆举行。该活动由郑州市红十字会、伊州区红十字会共同主办,旨在为豫哈两地青少年搭建成长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担民复兴重任。伊州区委副书记、河南援疆伊州区指挥部指挥长胡坤出席仪式并为夏令营授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协党组副书记努尔艾合买提·马合木提出席并致辞。开营仪式,展现两地文化风采开营仪式在伊州区红十字会营员代表带来的舞蹈《豫哈少年共起舞》中拉开帷幕,灵动的舞姿展现出当代青少年的蓬勃朝气。郑州市红十字会营员代表则带来了中阮独奏《石林夜雨》,用熟悉的旋律和生动的演绎传递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两地青少年代表在“民族团结心愿卡”上共同写下了对民族团结的期待、对夏令营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仪式最后,青少年代表互换了精心准备的礼物,传递彼此美好的祝福。同吃同住,研学之旅促交

  • 2025年河南省“红会送医计划”驻马店遂平站活动启动

    8月28日,2025年河南省“红会送医计划”座谈会在遂平县人民医院举行。省红十字会组织宣传部副部长陈洋,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王应中,遂平县副县长、县红十字会会长周倜出席及省市县红十字会和县医院相关人员参加座谈会。本次活动受邀的省人民医院妇产科、甲状腺外科、口腔内科、胸外科、耳鼻咽喉科、消化科、病理科、影像科、医学影像科9位专家均为河南省人民医院各学科资深专家,涵盖多个重点领域。活动内容包括:疑难病例会诊:针对各科室提前筛选的疑难病例,专家将进行多学科会诊,提供权威诊断意见和最佳治疗方案建议。教学查房:专家将深入病房进行教学查房,结合具体病例进行现场讲解和指导。手术演示与指导:专家将参与并指导相关科室的高难度手术,进行技术示范和传帮带。学术交流:专家可能就本专业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进行小型讲座或交流。仪式结束后,省专家团随即开展现场义诊,共接诊群众 200 余人次、开具诊疗方案 150 余份、开展疑难病例会诊 30 余例,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省级优质医疗服务。

  • 驻马店市一男子生命落幕闪耀大爱 捐献器官为三人重启人生之旅

    近日,我市市民李先生(化名)因意外不幸离世。在巨大悲痛面前,其家属依据王先生生前意愿,毅然做出大爱抉择,捐出了王先生功能良好的肝脏和双肾。这份来自生命尾声的无私馈赠,成功植入三位饱受终末期器官衰竭疾病煎熬的患者体内,为他们点燃了重生的希望之灯。李先生的生命价值,在奉献的壮举中升华永存。李先生年仅51岁,一生低调平凡,却在生命终点绽放出最耀眼的人性光辉。面对至亲猝然离世的巨大打击,李先生的家属强忍悲痛,回忆起他生前曾流露过身后捐献器官救助他人的朴素愿望。在省市器官捐献协调员的专业帮助和悉心见证下,家属们郑重签署了器官捐献确认登记表。他们表示,亲人的生命无法挽回,但若能让他的器官在他人身上延续活力,便是以另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也能减轻其他家庭的痛苦。李先生捐献出的宝贵肝脏和两颗肾脏,在严格遵循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下,被迅速精准地匹配给三位与之高度相容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目前,三位接受移植的患者在专业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手术均获成功,生命体

  • 迷彩绿遇上“生命急救课”——濮阳市红十字会助力校园生命安全

    秋意渐浓,青春正燃。8月21日至22日,濮阳市红十字会走进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学校,为正在军训的2000余名新生们量身定制了一场应急救护培训。当迷彩绿遇上“生命急救课”,让军训多了份守护生命的温度。“心脏骤停后,每延迟1分钟抢救,生存率就下降7%-10%,黄金4分钟内的有效施救,能让生命延续成为可能。”培训一开始,讲师便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真实救援案例,让“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深植学生心中。讲解环节,讲师聚焦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技能,把专业知识讲得明明白白:先看环境安全,再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喊,判断意识和呼吸——心肺复苏的每一步流程都清晰拆解;胸外按压要垂直用力,深度5-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模拟人演示时,讲师特意放慢动作,让同学们看清手势与发力技巧。而针对气道梗阻的海姆立克法,从站位急救的“腹部冲击”到自救时的“桌角按压”,简单实用的操作让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一个拥抱的力度,就能化解致命危机。实操体验环节彻底点燃了现场热情。同学

  • 濮阳市:开学季,红十字为教师送上生命必修课

    为提升教师应急救护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8月22日,市红十字会走进市第一中学,为200余名教师带来一场兼具实用性与操作性的应急救护培训,为平安校园建设注入“红十字力量”。培训采用“理论+实践”双轨模式,内容聚焦日常急救需求,让教师们在沉浸式学习中快速掌握关键技能。在理论讲解环节,专业救护讲师以常见急症为切入点,系统剖析了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结合现场诊断要点与急救措施,让教师们明晰“黄金救援时间”内的处置逻辑。针对脑卒中这一高发性急症,讲师重点解读其危险因素、早期预警信号及识别技巧,并通过真实救援案例,直观展现“早识别、早干预”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强化教师们的应急反应意识。实践操作环节,围绕心肺复苏这一核心技能展开。讲师通过分步演示,详解胸外按压深度、频率、人工呼吸配合等技术细节,随后组织教师分组实操。大家轮流在模拟人上练习按压与呼吸操作,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全程手把手指导,及时纠正手势、力度等不规范之处,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标准流程,真正具备“敢施救、会施救”的能力。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