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梅英来源: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日期:2025-01-24 15:05
1月23日,多氟多新材料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多氟多公司)员工,90后小伙儿翟骏良在郑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河南省第1485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该公司第20例捐献者。
翟骏良捐献期间,河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瑞勇,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副部长常莹,多氟多集团党委委员朱占科、党群工作部部长杨芳、氟基党支部书记刘海庆,到现场看望、慰问翟骏良,为他加油!
捐献造血干细胞很平常也很光荣
翟骏良于2022年就职多氟多公司从事科研工作,当他看到很许多同事经常参加无偿献血,并加入中华骨髓库,成功捐献后,被公司列入每年表彰对象,觉得他们能救人生命,很光荣。
2022年9月,公司再次举办造血干细胞宣传和志愿捐献者招募活动,翟骏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幸运的是,2024年8月,入库不到2年时间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爽快答应捐献。2024年8月, 翟骏良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在我们公司很平常,也很值得自豪,能够帮助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是我的荣幸。”
2024年9月初,翟骏良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及体检,原本定于10月中旬捐献,但由于患者病情原因,推迟到今年1月下旬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临近年关,工作人员就捐献时间问题再次征求了他的意见,他说:“只要患者需要,我随时都可以。”最终确定在农历小年后捐献。
捐献现场,翟骏良主动向公司党组织递交了一份意义非凡的入党申请书。
捐献期间,父亲翟虎山全程陪伴,他说:“有机会救人一命,总是好事! 公司领导重视公益事业,又有这么多同事捐献,当前捐献后的志愿者健康状况也都很好,我支持孩子做好事!”
续航生命 与爱相“髓”
多氟多公司的口号是“无热血、不青春”。在公司,捐献造血干细胞很“时尚”,加入中华骨髓库,能够奉献爱心很光荣。这支队伍的发起人任抗战,是多氟多的“明星”,先后荣获“中国好人”“终身荣誉奖志愿者”“河南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任抗战1998年开始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到2万毫升,2003年,他和妻子成为焦作首批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捐献者;2007年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年仅19岁的边防战士送去生的希望。
任抗战捐献后,公司负责人非常重视、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成立了多氟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这也是河南省第一支捐献造血干细胞企业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成立18年以来,累计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集体入库活动10次,志愿捐献者近2000余人,成功捐献20人,库容使用率达1%。
为了表彰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大爱义举,鼓励每一位员工弘扬传承,每次捐献公司党委都为捐献者举行欢送仪式、表彰会、慰问活动,颁发奖金,享受带薪休假等,还将他们列为公司骨干名单,安排在重要岗位进行重点培养,其子女上学费用和就业问题,集团也全力给予协调解决。并将他们的先进事迹积极上报相关部门,申报见义勇为等荣誉。
多氟多公司董事长李世江说:“公益事业需要人人参与,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次偶然变成一群人的自觉行动。这是爱的召唤,让正能量在多氟多发生聚变、裂变,让“大爱”波涛汹涌、福泽天下。”
捐献造血干细胞科学、安全、无损健康!
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采用的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从捐献者手臂的肘正中静脉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采集造血干细胞如同采集成分血一样简单、安全,捐献量200ML左右;耗材严格消毒、一次性使用;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捐献后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可恢复到原来水平。所以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为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致信精神,进一步提升河南省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加强采集/移植医院的专业能力,河南省红十字会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医院业务交流会于8月27日下午在省红十字会顺利举办。中华骨髓库国家管理中心医疗服务部部长杜丹、协调员崔莉,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欣然、中华骨髓库河南省分库专家委员会主任宋永平等出席本次交流会。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副部长常莹主持会议。中华骨髓库河南省分库专家委员会委员、省红十字血液中心高分实验室负责人、在中华骨髓库备案采集/移植医院的血液科负责人、协调员和采集技术人员共64人参加了本次交流会。颁发聘书:筑牢专业基石交流会上,省红十字会为中华骨髓库河南省分库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上一届的13位委员将继任本届委员,继续为河南省的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提供坚实的专业技术支持和权威指导。经验共享:聚焦关
8月6日,濮阳市红十字会在濮阳油田总医院组织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血样集中采集活动。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下,11名医务工作者成功完成血样采集,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注入“濮阳力量”,为血液病患者点燃重生希望。为做好此次宣传采集活动,市红十字会与濮阳油田总医院密切协作,提前在院内开展宣传、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医院职工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科学知识、流程及意义,消除大家对捐献的顾虑。活动现场,医院职工响应积极,纷纷咨询报名,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经过细致登记、健康筛查和血样采集等环节,此次活动成功采集11份造血干细胞血样,这些血样将汇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等待移植的患者送去生命的“火种”。参加捐献的一名医务人员表示,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更懂得患病家庭的痛苦,今天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希望有一天不仅仅通过医术,还能够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生命因奉献而璀璨,城市因博爱而温暖。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濮阳油田总医院院党委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干部职工的
为进一步提升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质效,确保完成年度任务,7月24日,濮阳市红十字会召开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推进会,深入分析当前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进展,查摆问题短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市红十字会、有关县(区)红十字会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参加会议。南乐县、台前县、示范区红十字会分别围绕捐献宣传动员、志愿者招募、入库及捐献案例跟进等工作开展情况,剖析工作难点,如宣传覆盖面有限、群众认知不足影响招募。华龙区红十字会介绍通过政府牵头、多部门合作、重点动员等方式开展宣传和集中采集,对入库人员进行跟踪服务,争取配套优待政策进行激励,实现造血干细胞工作做深做实等工作经验。会议宣读《2025年上半年濮阳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业务通报》。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各阶段任务,建立工作督导机制,定期跟踪进度。会议强调,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挽救生命、传递大爱的重要工作,关乎患者生命希望与社会公益氛围营造。全市各级红十字组织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以此次推进会为契机,借鉴先进经验,破解工作难题,凝聚多方
7月22日,河南安阳在读女博士程功叶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这位博士在科研任务繁重之际,毅然选择“凑空儿”救人,她说:“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重要!”程功叶是安阳某研究所的在读博士研究生,目前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一项重要科研项目。然而,当她接到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通知时,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她的导师得知后也全力支持,并叮嘱她“救人是大事,调整好作息,注意身体”。程功叶长期热心公益,课余时间坚持参与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累计捐献全血1200毫升、血小板28个治疗量。2019年,在一次献血活动中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随即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21年5月,她首次配型成功,但因患者原因未能完成捐献,这成为她心中的遗憾。今年3月,当她再次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她激动地说:“入库多年,这次终于能实现救人的愿望了!”6月底,程功叶顺利通过高分辨配型和体检,并将捐献决定告知父母。起初父母有些担忧,但深知女儿独立有主见,最终尊重她的选择。 在赴郑州捐献前
7月23日,郑州青年胡卫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种子”,成为河南省第1550例、郑州市第54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胡卫用十余年的坚守,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公益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每个人都能伸出援手,传递温暖。”这是胡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33岁的他,从事写字楼运营管理及招商工作,而十年前,他还是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尽管职业身份几经转变,但他对公益的热忱从未改变。 2013年,胡卫在新乡某乡卫生院工作时,参与了一次造血干细胞知识普及活动。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毫不犹豫地留样入库,成为一名捐献志愿者。“能帮助他人,何乐不为?”这句朴素的话语,成为他坚持公益的初心。 十年时光流转,胡卫从医疗行业转战企业运营管理,但那份守护生命的信念始终未变。就在他入库12年之际,红十字会打来电话,告知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那一刻,我的心情既惊讶又激动,非血缘关系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没想到入库这么多年后能收到这样的
7月17日下午,正值酷暑高温,室外温度逼近40℃,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党支部书记常莹同志带领支部党员,前往郑州市区部分献血屋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看望慰问暑期坚守岗位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他们送去志愿服务马甲,并调研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在如意湖献血屋,支部党员们见到了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志愿者李煜。这是他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岗前培训后的第五次服务,他熟练、热情地向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部党支部党员们讲解无偿献血流程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献血屋医务人员高度评价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服务主动、学习能力强,是献血宣传的‘生力军’。” 随后,支部党员来到省人民会堂献血屋。工作人员们介绍,自7月9日起,该献血点已有6名大学生志愿者到此点做服务,他们思维敏捷、行动能力强,在科普宣传、流程引导等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效缓解了暑期献血服务压力。 此次参与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是通过省红十字会7月初发布的招募令加入,经两期培训后上岗的30余名在郑学子,主要承担着无偿献血及造血干